把把公,元朝元贞年间(—)任江东廉访司副使(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市),蒙古经义科进士。据史料记载,把把公在任期间“为官清正,政绩显著。秩满还朝,朝廷嘉奖晋左丞,士民赴阙请留,朝廷遂命永仕江东”。从这段文字记载中,可以知道其人清正廉洁,而且很有政绩,很受当地百姓的拥戴,更得朝廷的器重。把把公虽然权并不重,地位也并不显赫,但他的家族十分显赫,血脉中有着漠北高昌王的血统。把把公的身世可以一直追溯到高昌王国,其家族是“九世高昌国王的子孙”。
高昌国王是指高昌回鹘王国亦都护,“亦都护者,高昌国主号也,意为神圣的陛下,或云为幸福之主。”高昌回鹘王国建于年,其王城(就是现在的高昌故城)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国王冬季深居吐鲁番地区火焰山下的王宫,盛夏移住夏都北庭避暑。多年来高昌王国与唐王朝为戚,并与唐公主联姻,与辽、宋皆和。年后受控于西辽70多年,至年国王巴而术阿而忒的斤(的斤,亲王之意)与国相仳俚加普华(溧阳沙涨村普氏先祖,其孙为沙里的威,任溧阳的达鲁花赤)谋划后,斩杀西辽少监,然后归附大蒙古国成吉思汗。次年,被成吉思汗册封,认作仅次于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的第五子,成吉思汗还将女儿也立安敦公主嫁给了他。“太祖以公主妻之,自是世为婚姻”(《新元史·氏族表》)。之后巴而术阿而忒的斤随蒙古军攻打花剌子模、波斯、西夏等,战功显赫。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之后的亦都护一直跟随着蒙古军南征北战,为蒙元立国作出重要贡献,其国王(亦都护)世尚蒙元公主。“畏兀儿亦都护享有与蒙古王室世代联姻的殊荣,以驸马诸王的身份,成为统治集团中的一员。”
年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之孙马木剌的斤嗣位后,于次年4月,随元宪宗(蒙哥)南下伐宋,抵六盘山,后又攻击四川合州。
马木剌的斤生有二子,长子为火赤哈儿的斤,年继承亦都护,娶巴巴哈儿公主(定宗皇帝贵由之女)。年秋,遭北方军(西北叛王)突袭,寡不敌众,力战而死。高昌王城毁于战火,王宫被迫迁往甘肃永昌。元世祖对其子孙称赞火赤哈儿的斤的忠心不二,并鼓励其他官员也像他那样忠于朝廷,回鹘文《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中曾这样写道:
尊贵的薛禅可汗一天在宫中与黄金世系的诸太子谈话时,以其金口宣旨道:为官员的不论谁都要像(火赤哈儿的斤)那样(对国家忠心不二)。听说原出第五的斤中的一个去平原未回。我把此事(一直)放在心上。让他算作我们家庭(的成员),为此之故今后应以兄弟之礼(相待之),(并把他列入)我们的黄金世系中……薛禅可汗即元世祖忽必烈。
火赤哈儿的斤的弟弟(名字待考)随元军统帅伯颜自襄阳南下。元军绕过南宋重兵驻守的郢州,直达长江北岸。年正月,元军渡过长江,沿长江向东推进,与宋军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会战。三月攻入建康(今日南京),并以此为南进的基地,分兵四出,攻降了溧水、广德、镇江等地。冬十一月攻打常州城,宋廷知州姚訔(溧阳姚氏后裔)与城中军民顽强抵抗,坚守多日,终于失守,常州遭元军的血腥屠城。与伯颜统帅共同作战的高昌王(火赤哈儿的斤的弟弟,也就是把把公的父亲)坚决反对元军屠城,愤懑地对伯颜说:“国之所重在民,获城屠子,争城何益?”伯颜不从,王掷剑曰:“吾不复与天下事矣。”遂策马而还。
火赤哈儿的斤之弟约在年继承高昌王位。他生有四子,长子雪雪的斤继承了高昌王位。其后王位又九传其位,直到和赏在位时,已是元朝末期,洪武三年()内附明朝。次子禅封为梁王,四子的于思任监察御史。三子就是把把公,又称凤台公。
当年的把把公为何择地溧阳而居?这也许与溧阳城北不远处的沙涨村有着内在的联系。如今沙涨村还聚居着一支来自高昌回鹘王国贵族偰姓的后裔。据溧阳《沙溪偰氏宗谱》记载,他们的祖先为高昌回鹘王国国相(巴而术阿而忒的斤的国相为仳俚伽普华):“偰氏本突厥语部众之贵族,自唐以来,世相畏吾氏,畏吾氏之国,实古高昌地。”
年,仳俚伽普华之孙沙里的威任溧阳达鲁花赤(官职名,地方军政长官),后与偰文质买下了如今的沙涨之地,并将哈剌普华之墓从山东滕县迁移在此。从此改姓为偰,并定居在沙涨村,繁衍生息至今。
把、偰两族在此之前是君臣相交、世代友好。后代把氏、偰氏都在溧阳同期定居,并在溧阳同期确立本族的姓氏,这之间隐约显示着必然的联系。也许是把把公在江东任职(管辖溧阳)之时,沙里的威才来溧阳任达鲁花赤,溧阳地僻民淳,面山背湖,山清水秀,把把公心仪此地;也许是沙里的威在溧阳任职,把把公来溧阳与之共同约定,聚居于此,于年在溧阳的林下(现在为溧城镇东门把家村)买下此地,并用把字作为后裔的姓氏了。这当然只是一种分析与猜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把、偰来溧阳绝不是偶然。
把把公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十分熟悉汉族文化,不仅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更是自觉地融入汉文化之中,融入汉民族之中。他勤俭持家,崇尚读书,并在把家村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繁衍壮大。
△溧阳东门把家村
把把公定居把家村后,三世单传,直至第四世把仲彬,生有士宜、士信、士聪、士忠四子。长子士宜、四子士忠传十一世后,现已失传。现今溧阳、宜兴把氏多为次子士信之后,已传至25世。主要聚落在溧阳东门把家村,南门把家园,后六薛垫漕;上沛把家村,汤桥铜塘头;宜兴牌头,新芳桥。季子士聪之后主要在南门史家村。
把姓,在中华姓氏中是罕见的姓氏,全国现有把姓人口仅两万多人,较多集中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区、永登县、天祝县一带。江苏则主要在溧阳、宜兴,宜兴的把氏又是从溧阳迁徙而去,把把公就是溧阳把氏第一人。
◆◆◆◆◆
溧阳市旅游局出品
文字
赵善坚
编辑
刘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hj/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