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溧阳市 >> 溧阳市环境 >> 正文 >> 正文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赵葵相公赐第

来源:溧阳市 时间:2018-10-8

高静园内的高静石

在溧阳提到高静园,那是大人小孩都知道的地方。再提及高静园为什么叫高静园,去过公园的也都知道,大门口有块高静石。不过再问到这高静石的来由,估计得是溧阳文史爱好者才能回答了。说起这事,不得不提一位叫赵葵的人,因为最早的高静石是他家府邸的。

赵葵,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宋史》及当时笔记文献多有记载:赵葵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是南宋时期一位历经宁宗、理宗、度宗三朝皇帝的军事重臣,史书有赞曰“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宋宁宗嘉定年间(—),年轻的赵葵随他父亲赵方为抵御金兵南下而转战于枣阳、邓州、蕲州等地,在南宋抗金战争中屡立战功。宋理宗绍定四年(),赵葵父子带兵击溃了附宋又叛宋的金朝红袄军首领李全,为南宋除去一大患。宋蒙联合灭金之后,参与“端平入洛”这一军事行动(即当时南宋出兵中原收复原北宋三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后由于蒙古人撕毁盟约攻打宋军,加之粮草不济而被迫南撤,整个行动功败垂成且丧师失地,赵葵也因战败受到处分,此后长期经略江淮一带。淳祐九年()拜右丞相,封信国公,次年辞官退休居于溧阳,时人赞其“能知几勇退,不激不污,善保功名者也。”(周密《齐东野语》)

当时宋理宗在溧阳赐给了他一处宅第,因选址位于当时城南故称“南府”(据传旧址位于原省溧中校园内),并且《溧阳县志》中载理宗皇帝还御笔书写“晚香堂”三字赐予他作为府邸的名号。“晚香堂”取自北宋名臣韩琦《九日水阁》一诗“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皇帝以此赞其急流勇退,晚节高尚。

赵葵在溧阳的府邸应该很大,因为据说他府中豢养着四只老虎,赵葵府堪称是溧阳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的私人动物园了。可惜一次旁边火药库制作火药时发生事故,引发弹药爆炸,一时地动房塌,老虎竟然就这样全都死于意外。这件骇人的事故,被宋末元初的文人周密记载在笔记小说《癸辛杂识》中,“赵南仲丞相溧阳私第常作圈,豢四虎于火药库之侧。一日,焙药火作,众炮倏发,声如震霆,地动屋倾,四虎悉毙。”

除了爱好饲养大型动物外,赵葵还有收藏石头的雅好。周密于《齐东野语》中记载赵葵曾路过灵璧县看到“一峰巍然,崷崪秀润”,对于这块美石不由多看了两眼,并且还“抚玩久之”。赵葵这个举动被他下属赵邦永看在眼里,赵邦永为讨好赵葵,愣是征用五百兵士把那块硕大的灵璧石从灵璧运送到赵葵溧阳府邸,并且“植之庭间,俨然(当初)马上所见也”,赵葵也就“一笑”收之了。估计皇帝也知道赵葵有赏石这一爱好,故理宗赵昀特意送给赵葵由宋高宗赵构题字的“苍云”、“高静”两块巨大太湖石,这两块太湖石与后来赵葵侄子赵淮府中“忠义”石,合称为“赵府三石”。文章开头提到公园里的那块高静石其名就是那时候来的。

作为一代名臣,赵葵居溧期间还发生了一段“侍婢续诗”的诗坛趣闻。《坚瓠集》中载:赵葵在府内水亭避暑时作诗道:“水亭四面朱栏绕,簇簇游鱼戏萍藻。六龙畏热不敢行,海水煎彻蓬莱岛。身眠七尺白虾须,头枕一枝红玛瑙。”勉强写了前面六句,后面实在凑不下去,就只能先午睡再说了。一旁为他扇扇的侍女替他续写了最后两句:“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尚在红尘道。”瞬间就把那首无聊的狗血诗给激活了,整个诗歌的格调一下子就上去了。这个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故事真伪已经无从考证,不过赵葵的确写了不少咏叹溧阳历史人物的诗,其中赞颂史贞女的《贞义女咏》写得颇为慷慨深情,当属其居溧期间的代表作,诗曰:“白首辞廊庙,投间濑水隈。因亲贞女传,深仰谪仙才。声漂名犹在,沉渊事可哀。请魂招不得,偷俗挽教回。直笔遗青史,石矶锁绿苔。凭将一杯酒,浇向浪花堆。”此外据今人考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赵葵传世真迹《竹溪销夏图卷》,也正是他闲居于溧阳府邸时的绘画佳作(陶喻《赵葵销夏图本事》)。

“君不闻,宋未亡,相公赐第耕溧阳。”一代名臣赵葵在溧阳期间留下了诸多逸闻故事,今人为纪念赵葵曾居住于溧阳,在高静园中建一亭,名袭赵葵“晚香堂”,号曰“晚香亭”。如今高静石依旧,赵丞相已远,晚香亭中游客不绝,关于赵葵在溧阳的故事也依旧在后世的谈古论今中不断被提及,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溧阳市旅游局出品

文字

黄诚

编辑

刘佳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hj/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