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由江苏省文化厅、淮安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主场活动开幕式上,溧阳扎肝及常州留青竹刻、梳篦、金坛刻纸、乱针绣制作技艺等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承人亮相。
据了解,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支秧歌号子表演队、9支合唱团队聚集淮安,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苏浙皖秧歌号子邀请赛、燕京八绝精品特展等。
记者在开幕式上看到,由溧阳锡剧团代表的常州锡剧,与苏州评弹、京剧、淮剧、黄梅戏、金湖秧歌等“非遗”项目同台展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在非遗大展现场,有常州留青竹刻、梳篦、金坛刻纸、乱针绣、溧阳扎肝制作技艺5个展位,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与介绍,吸引了众多观众并博得称赞。
延伸阅读:溧阳扎肝和王新华
说到王新华,就不得不提到他对中华美食的传承。上世纪末,当市场上社会餐饮趋于饱和之际,王新华敏感地觉察到了返璞归真的市场需求,开办了第一家连锁店——全聚香家乡菜馆。之所以选做家乡菜,王新华说,这是源于自己与家乡的情节。“我对家乡有很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对父母和长辈的追忆,让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家乡菜传承下去。”王新华表示,自己对挖掘家乡菜有一种自发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说:“抢救溧阳地方饮食文化遗产、推广溧阳地方饮食文化精品,提高溧阳地方饮食文化素质,建立一批以溧阳地方饮食品种为主体经营内容的企业,是我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年,《王新华家乡菜》一书正式出版,日常家庭饭桌上常见的菜式如“毛豆烧鲫鱼”、“腌菜炒肉丝”、“肉圆酱剥子”菜式,均成为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溧阳有很多可口的菜式,我不过是整理总结一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家乡菜体系。”王新华告诉记者,“我其实只是一个美食的传承者,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溧阳的家乡菜。”
在他的努力下,“溧阳扎肝”、“糊鲜蛳螺”分别被评为“中国名菜”和“中华名小吃”;年,以上两道传统美食又被文化部门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王新华。
在传统美食的传承中所作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创办的“王新华家乡菜馆”每年吸引无数游客,为中国长寿美食名城的溧阳增色添彩。每一道溧阳家乡菜,都是溧阳年传统饮食文化的结晶和再现。
来源
常州日报溧阳山水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hj/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