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常报全媒体记者李金堂报道,
日前,江南第一大祠——史侯祠举行冬至祭祖。
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史氏子孙代表,
冒雨前来,身穿汉服,齐颂祖训,
以祭祖形式表达
“刚直不阿、忠勇为国、慎身勤业、诗礼传家”的家国情怀。
说起溧阳的望族史姓,老一辈人有句顺口溜:
天下史姓出溧阳,
溧阳史姓出埭头。
江苏溧阳史氏始于东汉溧阳,是继西汉杜陵史家之后最大的一个发散中心。
从东汉至清末,江苏史氏共出过80多个进士,尤其是溧阳史家,是史氏历史上最大的一个长盛不衰的望族。
有关史姓的发源,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西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商纣王杀害,遗留下年幼的儿子尹佚。尹佚与太公,周公,召公,共同成为后来周成王的四大辅臣,任史官。后尹佚以官为姓,史书上称史佚,为史姓人的得姓始祖。
位于溧阳市埭头镇的史侯祠,是为纪念东汉万户侯、溧阳史氏一世祖史崇而建。历史上,史崇因破王浔、平赤眉,助光武帝兴汉室有功,被封为右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加骠骑将军,后加封为溧阳万户侯。
《后汉书》载有“始祖汉侯对萧王问”,也从一个侧面充分证明了史崇的文韬武略。史崇为刘秀治理国家大政解难答疑,出谋划策,被拜为内相。光武帝所有的政治事务,都向史崇咨询请教。史氏后人尊史崇为溧阳一世祖。
史崇到了溧阳,访求百姓疾苦,治尚宽简,注重教化,发展农桑,兼顾渔猎,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终年79岁,诏追赠司空、使持节徐、兖二州剌史,谥号“壮”。安葬在溧阳埭头,墓前兴建本祠。
史氏家族在唐明清三个朝代共出了29名进士,其中史夔、史贻直、史奕簪祖孙三代三进士,两个状元一宰相(军机大臣),是史氏在封建王朝最后的一个权势高峰。
今天,全国各地57世至68世的史姓人,都属于溧阳侯后代。在宜兴、溧阳、泗阳一带史姓人过年的春联中,还保留“汉侯世家,京兆家声”字样,以及京兆堂口的,都是溧阳史氏的传人。
据史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史国民介绍,从明年起,史氏文化研究会将筹建史良纪念馆,并将史侯祠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
来源:整理自常州日报及网络
编辑:人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gr/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