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风吹遍大地,江苏的稻子自南向北,陆续黄了。当下,江苏的广袤乡村正上演着秋收大戏,也上演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今天,高质量发展看江苏——全国新闻广播增强“四力”江苏行采访团来到了常州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探寻江南乡村的“振兴故事”。
常州溧阳,一向以“鱼米之乡”闻名。不过,如今远近闻名的却是一条“网红”公路。
溧阳一号公路,红黄蓝三条线居于路中,全长公里。它是首批江苏省旅游风景道,串联了98个行政村、个自然村、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又叫彩虹路。如今,溧阳一号公路是当地旅游业的“颜值担当”,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实力担当”。
庆丰村金色稻田写满丰收喜悦
常州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被誉为“苏南第一方”。蓝天下,笔直的“1号公路”穿过村庄,延伸至远方。道路西侧,是多亩的稻浪,随着秋风轻摆。与稻浪一起摆动的,还有沿路成排的向日葵花海、格桑花花海,它们共同组成了庆丰村最美的田园景观。
十天前,中国溧阳首届稻田音乐节在这块土地上举行,啤酒音乐节、割稻比赛、锡剧表演等节目轮番登场,唱响了农村的大丰收,吸引了上万名游客享受田园之乐。
据了解,庆丰村稻米质量非常好,远近闻名,主要品种是“南粳46”和南粳,其中,“南粳46”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为了更好地销售稻米,帮助村民致富,年,庆丰村推出了“稻田认养”模式。城市里的人只要花上元钱就可以认养一亩稻田,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看到田里的耕作情况。等到稻子收割,认养人就可以获得斤的大米。
庆丰村党总支书记洪骥向采访团介绍,去年,参与“稻田认养”的主要是一些帮扶企业、本地乡贤,在外地的优秀人士,目的是助力乡村发展。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稻田认养,效果非常好。
如今,庆丰村的稻子已经成熟。不远处,联合收割机来回驰骋,收获秋天的硕果。洪骥说,稻子收割完毕,他们就会撒上五彩的油菜花籽,等到明年4月,油菜花开满村的时候,又是另一番壮观的景象。
村庄改造留住文化和乡愁
1号公路的东侧,是庆丰村的风雨长廊,以及游客中心、艺术空间和民居。村庄里,各种造型的青蛙,各类农用机车、稻草迷宫等元素点缀其间,充满了浓浓的田园乐趣。不过,曾经的庆丰村并非如此。年之前,庆丰村尚未改造,村庄环境脏乱,村民以农为生,日子紧紧巴巴。
年,溧阳市南渡镇党委政府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讨论,提出以“金色庆丰、艺术田野”为愿景,倾力打造“苏南第一方,庆丰稻花香”农旅项目,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在当地交通部门的努力下,庆丰村首先完成杨家路沥青面层摊铺,并画上彩虹线,正式并入溧阳“1号公路”路网。同时,稻田间改建了迷你1号公路2条,生态路4条,木栈道1条。
与此同时,村庄也发生变化。洪骥介绍,村干部全力协作,积极动员村民,盘活村里闲置的老房子,改造成为咖啡馆、餐饮店等,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举。而完成这些工作仅仅用了28天。
如今的庆丰村,有“面面俱稻”面馆、庆丰馒头店,还有三月春米酒工坊、读田书斋、炒米高咖啡等一批稻米延伸产品美食店。不仅如此,庆丰村还把老房子打造成美术馆,已成功引进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创作工作室。而这些,都成为了庆丰村的艺术文化符号。
风雨长廊写满幸福生活
庆丰村变了,村民的生活也变了。
秋风起,高高挂起的风铃发出清脆的音响。长廊下,44岁的残疾人陆伟华摆了一个小摊点,售卖水、玩具等,而他也是风雨长廊唯一的一名小摊贩。
陆伟华向采访团介绍,以前,他是在村子里开小店,勉强度日。但是,庆丰村发展乡村旅游后,游客越来越多,他在村干部的授意下,摆起了小摊点。今年上半年,他已经赚了4万块钱,这样的生活非常满意!
如今,庆丰村是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达到40万人次。这里既有村民的幸福生活,也有城里人的“诗和远方”,实现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庆丰村党总支书记洪骥告诉采访团,庆丰村域面积6.1平方公里,辖20个自然村,户籍人口人。借助农业+旅游的发展,目前,庆丰村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2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万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借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牛马塘村变了
这个季节,溧阳曹山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曹山脚下,网红公路溧阳市“1号公路”犹如彩虹一般延伸至各个乡村,道路两侧,格桑花、硫化菊、鼠尾草等秋花开遍,形成了自然壮观的田园景观。“1号公路”沿线,坐落着一个自然村——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村庄里,没有一望无际的农田、稻浪,却有无数秋花开遍庭前院落,还有民宿、咖啡馆、艺术空间以及来来往往的游客。
牛马塘村,村民多为年前迁居至此的温州人,这里还拥有公顷富硒土壤以及悠久的红薯种植历史。上世纪90年代,牛马塘村一户村民最多可以出产10万斤地瓜,被称为“地瓜村”。
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牛马塘渐渐成了“空心村”。直到年,牛马塘村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开启了蝶变历程,也拉开了乡村振兴的大幕。
年,牛马塘村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于是,溧阳市上兴镇邀请了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对村庄进行规划、改造。最终,确定了牛马塘村以“中华薯文化特色文创农业为基础,以温南文化传承为灵魂,以山水田园和乡村生活为载体,以乡村民宿、田园体验、文化驿站和文创活动为纽带”的发展思路,打造集特色农业、田园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传统意蕴的乡村居所。
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河堤驳岸、整治黑臭水体、新建垃圾岗亭……,就这样,村庄开启了变革。溧阳市上兴镇余巷村党总支书记蒋志敏介绍,一年半时间,村庄积极盘活闲置农房,再进行艺术改造并对外出租,吸引旅游相关业态,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村庄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保留了竹子、古柏、榉树等原有植被,留住了原生态的“村味”和“乡愁”。
年4月,焕然一新的牛马塘村开村了。村子里,不仅有村民议事大厅、游客中心、薯文化博物馆,还有咖啡馆、酿酒屋、艺术家工作室等,处处流露着质朴的文艺范儿,充满了田园诗意。
蒋志敏书记告诉采访团,年,牛马塘村是江苏省的经济薄弱村,年人均纯收入多元。如今,牛马塘村早已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82户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元。
奋斗乡村年轻人陆续回来了
村庄发生巨变,村里的年轻人易会友回来了。这个年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小伙子被牛马塘村的发展变化震撼住了。在他的记忆里,曾经的村庄封闭落后,小路泥泞,连车子都开不进来。而他的父母,常年在村庄东南角养蜂,至今已经30多年,非常辛苦。如今,一切都变了样。
带着梦想,也带着家人的期盼,易会友在牛马塘村开了一家曹山花蜜店,并赶在今年十一之前开业了。他说,牛马塘村的人气越来越旺,但是需要产业的带动,所以,依靠父母的养蜂技术,在专业的花蜜企业、技术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他开了一家花蜜店。如今,他还有一个打算,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建设一处展示基地,向游客展示养蜂的全流程。目前,他正在为了这个想法而奔波、努力!
面对采访团的采访,易会友说村子里外出的年轻人自发建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w/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