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总监刘栗溧对话第五届评论奖获得者于渺
对话人:
刘栗溧: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总监
于渺:OCAT西安馆项目策划人,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五届评论奖获奖人
刘栗溧:你是从什么时候知道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的?是什么促使你申请这个奖项?你怎么看CCAA这个奖项?
于渺:我第一次知道CCAA是年,其实比大多数人知道得晚。那个时候,我人生正在处于一个重新定位的阶段。年我得到加拿大社科院得博士奖金,回到北京做研究项。年我生了小孩,而且一下子生了一对双胞胎,然后我的人生就彻底变了。我父母不在北京,我和一个阿姨带两个小孩,从一个学者状态到了一个全职妈妈的状态。年至年这三年时间,我一直在家带孩子。年小孩上幼儿园之后,我才重新出来跟当代艺术接轨。
那时我非常焦虑,因为整个三年期间,我跟当代艺术是完全脱离的,我的博士论文也一直处在一个中断的状态。这个时候,正好我的朋友凯伦·史密斯正在筹建OCAT西安馆的开馆,找我去做一些策划项目。凯伦曾是CCAA最早的总监,她告诉我有CCAA艺术评论奖这个事,而且特别鼓励我递一个提案。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肯定选不上,因为我跟当代艺术已经脱节了三年,自身还处在一个自我调整的状态。但是凯伦跟我说“你不要去想评上或评不上这个事,把你的想法理清楚,写到纸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我就听从了她的建议,递交了一个提案,但是落选了,这也很正常。
后来在年的春天,我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行的CCAA十五周年的展览上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奖项。当时,因为我之前申请过评论奖,所以就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w/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