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立足换届之年,回首全省市县人大履职的这五年,极不平凡!
这五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五年,也是人大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市县人大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尤其是去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各级人大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全力助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夺取“大战大考”优异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非常时期的人大担当,可谓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举措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凸显新作为
助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人大依法履职的应有之义。本届以来,全省市县人大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找准依法履职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聚焦创新发展、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发力,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创新发展。市县人大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人大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加快构筑发展新优势聚力赋能。南京市已连续四年在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创新名城建设大会,制定出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市委一号文件。紧盯市委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南京市人大通过听取审议打造“科创企业森林”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加快创新名城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等一系列动作,有力推动了创新名城建设,使创新真正成为南京发展的不竭动力。徐州市人大组织代表专题督查科技创新情况,支持政府加快构建创新生态体系,高水平建设“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促进区域性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的不断提速。南通市人大聚焦打造“科创特区”的目标定位,认真督办人代会议案,作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央创新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决议,推动“一带四中心”有形载体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速形成。
促进产业升级。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越来越重要,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无锡市人大着眼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出关于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决议,修改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条例,开展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专题调研,多措并举促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是“扬州制造”的“顶梁柱”,但扬州在全国的大企业还不够多、不够大,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层次也不高。扬州市人大紧紧抓住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听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实施专题询问并开展工作评议,力推政府在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增长点上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针对近年来融资难、用工难、政策落地难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问题,不少市县人大作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打出了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的“组合拳”。以苏州为例,组织开展了“代表评营商,助力最舒心”专项工作,常委会集中半个月时间开展大走访活动,赴家外商投资企业实地了解企业需求,及时反映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组织全市三级人大、五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近万人,共同开展专项工作,首次实现了代表参与、评议层级、职权运用的“三个全覆盖”,为营商环境“体检把脉”。淮安市人大创新举办《人大代表替你问》电视问政栏目,先后围绕“法治与营商”“服务与营商”等主题,就破产案件的办理、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企业融资、用工等方面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查找不足、推进工作,着力营造服务客商、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泰州市人大在历时8个多月,经过6个评议小组点对点调研、第三方中介机构实打实满意度调查、近名各级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和群众背靠背问卷调查后,组织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专项工作评议,重点对政府10个部门和10家金融机构进行评议,列出问题清单,全面推进整改。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徐州市人大聚焦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脱贫工作,组织市县两级人大联动开展专题调研;淮安市人大紧盯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听取审议相关工作报告;泰州市人大围绕村庄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询问;连云港市人大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mj/1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