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委提出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促进乡村复兴战略以来,溧阳市结合大走访大落实,将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与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相结合,精致打造“溧阳1号公路”,着力助推乡村振兴。
在经过全市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后,溧阳市交通局从推动全域旅游开发的角度谋划,在全省率先以路为线、以路为景、以路为媒打造了一条“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景观大道,并命名为“溧阳1号公路”。这条路以“三山(南山、曹山、瓦屋山)两湖(天目湖、长荡湖)”为中心,主要分为东、西、南、北以及天目湖5大片区,它串联起了全市主要景区和31个行政村、个自然村,它串联起了多个乡村旅游景点、23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依托这条最美公路,溧阳真正构建起了“大旅游”格局。
1号公路部分路段俯瞰图
路美了,城市旅游红火了曹山景区的杨梅采摘节、蓝莓采摘节等活动还涌动着人潮,让曾经孤寂落寞的曹山以此为媒招揽着天下游客;别桥的金黄稻田、平静的塘马水库水体清澈、涟漪阵阵,“原乡”风味正酣,令人回味无穷;大石山景区斑斓花海风情万种,四季美景尽收眼底,让游客流连忘返……片片景区,宛如一个个地标,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吸引力。
曹山杨梅节
在过去的年国庆黄金周,全市纳入旅游统计的24个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达万元,打响了“旅游1号”品牌。
国庆黄金周南山竹海接待游客
路好了,乡村发展兴旺了那些被“金丝带”串联起来的深闺小村们由此摸出了新门路,它们正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致富,为当地农民开辟主要就业渠道和创业的崭新载体。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李家园村,年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年旅游经营收入超万元,旅游从业人员年收入达4.5万余元。
八字桥礼诗圩荷塘月色
那边的乡村美景让人驻足,这边溧城镇八字桥村的特色农业项目“遍地开花”,兰花种植基地、高产水稻示范田、精养鱼塘等,让村民们足不出村,坐在家中可挣钱。村内占地60余亩的荷花塘营造的“荷塘月色”景观引来今年最高日人流量达人,大大提升了村庄名声,返乡创业的村民和前来洽谈投资项目的客人络绎不绝。
路通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从天目湖镇三胜村北部经过的东园线,是今年重点打造的公路路段,每到周末便会引来大批上海、南京等周边地区的游客休闲小憩,村民在种植蔬菜、瓜果的基础上,拓展起采摘、园艺、茶叶等新兴项目,预计每人每年可以增收元。不仅如此,三胜村所属的竹塘村启动农家乐试点,余农户翻新了房屋,成为首批农家乐试点户。
随着今年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身为溧阳市富民资产专业合作社社长潘建华也成为了“幸运儿”。在戴埠镇下场园村,他利用乡邻闲置空房,创立的“快乐家园”农家乐业绩蒸蒸日上;在松岭村,由他掌舵的“竹海漂流”年接待游客也从以前的几百人,增加到目前的2万多人次。下一步,潘建华准备借助“1号公路”的优势,整合村内现有的山区资源,打造“休闲+交通”模式,让周边村民们也能分得一杯致富羹。
戴埠镇松岭村的竹海漂流
“1号公路”不仅带动了农村、农民的发展,还培育高端休闲和现代健康经济,新兴旅游业态丰富多样。天目湖、南山竹海、御水温泉等“金字招牌”由此更加响亮,“溧阳茶舍”等精品美宿也应运而生。“闲庭”“竹马岭”“望星谷”“香云小筑”等别具情调的名称背后,是溧阳新一代的精品民宿产品。
“闲庭”民宿
溧阳的发展离不开“路”,它已经成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连心路、富民路,建设“溧阳1号公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惠民、利民、便民”,让深闺乡村更美丽、让农民百姓更富裕。如今,这条溧阳最美景观大道,正带领着新的农业人走上宽又阔的致富路。
来源
江苏大走访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hj/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