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溧阳市 >> 溧阳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ldquo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r

来源:溧阳市 时间:2021-7-30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http://m.39.net/pf/a_4409828.html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家乡的风俗”,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怎样才能写好这一习作呢?

一、突出“家乡味”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本单元的课文介绍了不少民风民俗,以点带面,让我们领略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殊的风俗呢?同样是过春节,南方的馄饨北方的饺子,说的是饺子皮厚实,合北方大汉的口味;馄饨皮薄,为纤细的南方人所青睐。同样是馄饨,各地做法不一,叫法也不一。馅可荤可素,也可半荤半素,能吃之物,无所不包。汤分厚汤、清汤、炖汤、酸汤、红油等。四川人叫抄手,江西人叫便食,广东人叫云吞,浪漫而富有诗意。最费解的是福建人叫扁肉,原来它的馅是用木棍把精肉狠扁揍成的。

因此,本次习作《家乡的风俗》一定要突出“家乡味”,首先去调查家乡的风俗有哪些?其次要了解这风俗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从家乡风俗的来历、活动形式、寓意等方面入手,为写作做好素材准备。例如,我们溧阳有过年跳幡神、演傩戏、做糙米糕、跳狮子等风俗,本次习作就可以围绕这个来写。

二、凸显“传统味”

风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某种行为、风尚、礼仪等等。

我们可以写传统节日里的家乡风俗,可以从家乡风俗的来历、活动形式、寓意等方面入手。我们的传统节日可太多了,除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这样的大节日之外,还有冬至、腊八等等这样的小节日。除了大家共有的传统节日,你的家乡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你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好吃的?你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好玩的,或者有特色的表演,或者手艺?家乡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都能发现很多独特而有趣的风俗。

在写家乡风俗的时候,想一想这种风俗有什么传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有趣的活动?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要写一种饮食风俗或者民间艺术,你就想一想它有什么样的历史?怎么传承的?怎么制作的?表演是怎样的?

三、紧扣“活动味”

写家乡风俗的时候,要写清楚活动的经过,和自身的感受,同时将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在恰当的时候交代清楚。比如,你要写春节包饺子,你就要写清楚你包饺子的经过。你跟谁一起包的?怎么剁馅、和面、擀皮的?包饺子会不会包进大枣、钢镚儿或者别的东西?为什么包这些东西,是不是象征着吉利,是不是带着祝愿?然后怎么煮饺子?最后吃饺子时,又有什么感受?

下面,我们六(6)班的孩子们带领你一起走进“溧阳”,一起欣赏独具风味的风俗……

(1)“三味”清明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六(6)班赵景言中国有几个节日是为缅怀先祖而列?中国有几个节日能品尝美味的青团?中国又有几个节日能外出踏青游玩?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去春来,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落花纷飞之际,我们一起来我们溧阳品味不一样的清明。

孝在清明

清明雨纷,路人断魂。这个时节,人们一手提着酒肉水果,一手拎着纸钱鲜花,满目肃然,前往祭祖。摆好祭品,放上鲜花,向先人吊唁,独怆然而涕下,心中充盈着对逝者的思念。三叩九拜后,将纸钱点燃,在烈烈火焰中,寄托自己的哀思;在烈烈火焰中,寄托对祖先的尊崇。

食在清明

水乡蓬舍,鱼羹稻饭。这个时节,可以上后山寻觅艾草和马兰。将艾草捣碎成汁,让白面粉在艾草汁中“洗个澡”,蒸熟后,仿佛披上了青色的“大衣”,向外界散发自己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马兰切成小段,或拌,或炒,口感甚好。记得老人们常说:“多吃马兰,神清目明。”可能这就是清明的“食乐”。

游在清明

烟轻润柳,风和吹桃。这个时节,邀上三五好友,一同踏青。走在田埂上,地里麦苗,绿绿绦绦。路边小草,青青的、嫩嫩的,“占领”了光秃秃的阡陌小道,一眼望去,泛着绿光。微风吹拂,它们便跟着舞蹈,让人心荡神驰。回首,湖水微波粼粼,柳树低下了头,柳枝抱着河水,河水握住柳枝。向前,大山巍峨,树木连荫。远看,咦,那不是个大“青团”吗?

抬头望天,蔚蓝无云。须臾间,一只“大鸟”飞来,哦,那是风筝。紧跟着,又飞来不少,有“鱼”、有“兽”、有“禽”,有光怪陆离,有色调朴素,令人流连不已。“嘻嘻”,寻着声音过去,一群顽童,正荡着秋千,欢快嬉戏。看看可以,但请千万别进去,打扰他们的欢乐哦。

最是一年春好处。清明时节,转瞬即逝。我们孝在清明、食在清明、游在清明的同时,收获了不一样的“三味”清明。

(2)最香最甜乌米饭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六(6)班程一舟

我的家乡在溧阳,是一座风景如画的江南小城,这里有山有水,物产丰富。勤劳淳朴的家乡人珍视大自然的每一份馈赠,二月的荠菜、三月的马兰、四月的南烛,五月的芦苇……在时令和民俗的交替里,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四月初八,立夏时节,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是全溧阳人翘首以盼的“乌饭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溧阳人的餐桌上都要摆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乌米饭,乌黑莹亮,令人垂涎欲滴。

关于“乌米饭”的传说有许多种,在我们溧阳流传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孝子目连的母亲蒙冤,被阎罗王打下地狱,为救母亲,目连天天送饭给地狱里受难的母亲,可送去的饭都被地狱里的恶鬼夺走吃了。为救母亲,目连尝遍人间百草,终于在溧阳南山上寻到一种汁液乌黑的树叶,然后捣汁染米,煮成乌米饭,送进地狱,恶鬼见了不敢吃这乌黑的饭。目连的母亲吃了孝子送来的午饭,直到冤屈昭雪出狱。这天正是农历四月初八,为了纪念孝子目连救母,溧阳人在这天家家户户吃乌米饭,以传承孝道。

每逢这个时节,妈妈总会带我到山上去采这拥有神奇魔法的南烛叶,我们习惯管它叫“乌饭草”。采回鲜嫩翠绿的枝叶后,在清水中洗净,再把它们放进石臼,用木椿捣碎,再过滤出它的汁水,将雪白的糯米倒进绿绿的汁水里。浸泡一个晚上,这时你会发现糯米已被染上颜色,但还不是黑色,要经过高温蒸煮,才能华丽变身,成为一棵棵诱人的“黑珍珠”。

乌米饭油亮清香,可甜可咸。妈妈会用她的巧手加入青豌豆、黄玉米、咸肉丁做成咸味的。拌上白糖和菠萝粒,就是我最喜欢的甜味的。不管是哪种口味,吃上一口,仿佛吃下了整个春天的盎然风味。妈妈也总会让我去给爷爷奶奶送上一大碗,让他们也尝尝这甜蜜的味道,尝尝这爱的味道。

(3)跳幡神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六(6)班周柏屹

跳幡神是流传于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嵩里村的传统祭祀舞蹈,明万历年间就兴盛于此。

听爷爷说跳幡神整套活动规范而严谨。在表演程式前有“请神”仪式。三道顺序即为“立案”、“上灯”、“开暗门”。每年腊月二十四举行“立案”祭祀仪式:拧鸡头祭神,敲锣放炮,点燃香烛、纸颊马,掌管老者频频向诸神跪拜叩首;大年夜举行上灯仪式:桅杆上有竹哨,挂点火灯笼;尔后“开暗门”:请出“值符神”,一边唱一边开橱取出面具。戴着面具的“值符神”进村逐户“唱早春”,通报明日诸傩神展演活动。随后有起傩、行傩、演傩、圆傩四个程序。

今年正月,我有幸欣赏了跳幡神,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除夕夜是“起傩”仪式。瞧!村中的男子都聚集在一起,大到八十多的老爷爷,小到抱在怀中的婴儿。在那历经劫难的神像面具前供奉干果糕点,点燃红烛,温热香炉,人气和缭绕香烟,满屋升腾盘旋神圣之气。

大年初一清晨是行傩仪式。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摆放三牲祭,三拜九叩后取出尘封的面具,众人或披挂战袍、戴神面具、捧神具法器。傩神队列从本村巡回到邻乡,边行边舞边祀。每村村口都有三牲祭供,每户户主都供果焚香。最后,傩神队列回到嵩里土场上举行“演傩”仪式——跳幡神最出彩的地方,分为上、下两场。

上半场,在鼓声和唢呐声的奏鸣里,八匹小竹马上场了。小竹马追逐撒欢,角力嬉戏;接着是“三圣”:“开路神”、“压阵神”、“报信神”上场,作大刀舞,间以吼声。舞蹈由二十二个动作组成,每一路动作配合默契,刀滚人转,有条不紊。

下半场,五路幡神表演。每位幡神分别代表五色旗:黄色代表中方,象征日正中天;青色代表东方,象征旭日东升;赤色代表南方,象征万物苏醒;白色代表西方,象征地大物博;黑色代表北方,象征丰收在望。锣鼓声越奏越快,五路幡神越跳越欢,在周围众神与村民百姓阵阵呼唤声中,“演傩”终场。

正月十六这天举行“圆傩”仪式:把神面、神袍、神器、旗幡等回归原处供奉。

跳幡神是中原文化与江南宗教文化相互融合、影响的民间艺术产物,成为当地百姓春节的活动,乃至成为江南地域现代节庆活动重要的民俗文化,对丰富群众生活,促进和谐社会,提升特色文化,将越发显示其重要作用。

(4)炒米糕

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六(6)班马铭泽

在溧阳,有许多让人垂涎三尺的风俗,四月初八弥漫清香的乌米饭、春节胖头胖脑的扎肝、腊八有滋有味的咸腊八粥……据奶奶说,以前的溧阳,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一种老少皆宜的传统食物----炒米糕。它是一种小吃,由于制作比较麻烦,所以现在做糙米糕的人慢慢减少,但是超市内却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炒米糕颜色有金黄的、乳白的、黑白色的,食材不同决定了它的颜色变化。炒米糕它香甜酥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很喜欢吃。这么好吃的小吃,你们知道它的做法、功效吗?

它的做法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主要是制作过程中的火候与速度要控制好。首先,你得把食材准备充足:炒米、熟花生仁、芝麻、核桃仁等,有的还加了其他的一些坚果。炒米糕的主要原材料是炒米,现在也有用小米等其他的粮食了。传统的炒米有两种,一种是大米(糯米)淘净晒干,然后在锅里大火炒至金黄,这种炒米偏硬,膨胀系数小。另外一种是用糯米蒸饭然后晒干,揉成一粒一粒,同样在锅里大火炒至黄白,这种炒米偏软,膨胀系数高,但是工艺要求复杂一点。

食材准备好以后,然后需要另外一种原料,那就是麦芽糖,麦芽糖是纯粮食熬制的糖,它甜味不是很高,但是很香。根据原材料的数量把麦芽糖加水在锅里熬制,等水分差不多蒸发完毕糖浆出现粘稠的时候,迅速把原先准备好的食材倒入糖浆里,一定要迅速搅拌均匀,要不糖浆冷了结成块就不能均匀混合。在拌好后趁食材没有冷却,捞起来放入准备好的方型容器,拍打压实,等稍微冷却就可以用刀切成所喜欢的厚度,最终完全冷却后一片片香甜酥脆的炒米糕就成功了。

以上就是炒米糕它的做法,炒米糕不但是一种可以充饥的休闲食品,而且它的营养丰富,由于它的食材里面有芝麻、花生、核桃仁、葡萄干等滋补营养材料,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将核桃仁与黑芝麻混合食用,可增加皮脂分泌,改善皮肤弹性,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并迅速补充体力……所以它也是一种营养保健食物,它比单独吃一种食材更营养口感更好。

看到这儿,你想象中黑白的芝麻炒米糕、金黄的花生仁炒米糕、黄绿相间的核桃仁葡萄干炒米糕……你是不是有点馋了啊?你想吃一吃自己做的糙米糕了吗?那你就根据我的方法来做做自己制作的炒米糕吧,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做出你想要的美味可口的炒米糕哦!

(5)蒋塘马灯

徐晨曦

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江苏溧阳市社渚镇蒋塘一带的传统舞蹈。

听太爷爷说,蒋塘马灯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因蒋塘义军首领虞顺祭祀抗辽英烈杨家将等民族英雄而形成跳马灯的习俗,传承至今已有近年的时间。蒋塘马灯又称竹马灯会,定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六出马祭祀,除了春节,农历十月初一是蒋塘马灯的重大庆典活动,人们亦会跳起竹马灯,以此缅怀英雄,表达良好的祝愿。

蒋塘马灯,用竹篾仿马制,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十匹马是神马,配有神将、马童、护卫者、执事人、旗鼓统手等相应角色。十位神将身披战袍,头戴木雕傩面具,其余人等身着黄衣黄裳。头马为杨文广;二马是八焦女将军;三马为俄皇万岁;四马交通大将军;五马观音大士;六马虞氏一品夫人;七马黄道士;八马魏化大将军;九马黑魁大将军;十马祠马大帝张渤。

蒋塘马灯表演,分上下两场,场面壮观。上半场表现杨家将率众抗击敌军。“令”旗指挥十匹神马,首先是“包围敌军”,十匹神马踩着鼓点依次围场转圈,先小圈后大圈,先慢走,后快跑,越跑越快,奔跑跳跃,象征正在包围一座城池;二回合“力杀四门”,城池内有四面战旗,象征着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三匹神马依次跑圈,金鼓齐鸣,马铃叮当,爆竹震耳,一派雄浑刚劲的疆场气势,象征攻打三座城门,留一城门;三回合“攻破敌城”,四匹神马依次跑转圈,象征城已攻克;四回合“全歼敌军”,十位战神手握长刀枪剑戟,在神马包围中间奋力刺杀,人喊马嘶,刀光剑影,杀声震天,象征攻城后追杀残敌;然后由头马杨文广,二马巴焦绕城转圈,象征瞭望战果、观察敌情。攻城成功了,锦旗迎风猎猎,时而高举,时而舞动;锣鼓时而敲打出“走马锣”,时而敲打出“急急风”;“招军”(一种吹奏乐器),时而吹奏出高昂激越的哨声,时而吹奏出爽朗的欢笑声。十匹神马兴高采烈,十位神将欢欣鼓舞,逐次排列出“天、下、太、平”阵图。下半场表演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逐次排列出“五、谷、丰、登”阵图。

蒋塘马灯以“跳大场”为主要表演内容,同时又以十匹马登山竞赛的形式占卜,祈求风调雨顺,众生平安。蒋塘马灯具有讴歌民族英雄的鲜明主题,在弘扬英雄精神、传承传统艺术的过程中,不仅净化了村风民风,而且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本土文化建设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和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gr/9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