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处溧阳市东北郊,东邻山、南接市东北区、西连江苏中关村(溧阳)科技产业园、北接长荡湖。学校通过城市东环路和北环路已与溧阳市区深度融合。校内小桥流水、芳草如茵、四季飘香,汉阙门、灵雨坊、仪门、汲古泉、海岳堂、进士松、圣皇亭等人文古迹众多。埭头中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环境幽雅、治学严谨和学风优良的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始建于东汉初年史家祠堂的旧学——私塾书院,南宋朱熹和明代海瑞等都曾来此地的“海岳堂”和“汲古书屋”讲学传道,年祠堂内的私塾转办为新学——溧阳湖埭小学,年转办为溧阳县初级师范学校,年转办为溧阳县埭头中学,年更名为溧阳市埭头中学,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重点中学,年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年顺利通过四星级普通高中复评。现为溧阳“最高学府”江苏省溧阳中学教育集团成员。两千年来,学校这块土地“文脉连绵、人才辈出、生生不息”。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埭头中学秉承“崇理笃行、善身济世”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教研兴校、人文润校”的办学理念,践行“以教师有价值的行为引领学生发展;用科学、人文、艺术化育学生真善美”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人文有序、乐群争先”的优良校风、“知书达礼、爱生善导”的严谨教风和“学思融通、勤勉有恒”的浓郁学风。学校以培养“心怀理想、质朴有礼、阳光自信、学思融通、勤勉有恒、习惯良好”的埭中学子作为育人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学校始终把建一所“融合汉风古韵特质、彰显现代教育活力”的理想高中作为永恒的追求。
学校形成了以“省级课程基地”为载体,通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来促进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办学特色与校训、办学理念、“三风”建设四者和谐统一,构成了一以贯之的学校办学哲学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
优良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现有教学班25个,学生总数人,专任教师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78.9%,硕士研究生27名,溧阳市学科带头人6人,常州市骨干教师6人,常州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溧阳市级四类优秀教师68人,形成了以名师队伍为引领的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教科研实力雄厚。数学、英语、物理教研组是常州市先进教研组,体育教研组是常州市星级教研组。政治、地理、化学教研组是溧阳市先进教研组。学校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育科研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溧阳市优秀教科研基地和校本培训先进单位,是江苏省省级课程基地学校和江苏省绿色学校。
学校校风正、教风活、学风浓、作风实,近年来高考本科上线率始终维持高位运行,近年来优秀学子被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省内外名校录取人数达一百多人,已形成教育质量逐年快速提升的良性循环态势。自办学以来,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如国际科学史学院院士孙小淳,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的“革命烈士”汪丹,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蒋定之,原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史国栋,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史志军,金坛区委书记狄志强等,一批批校友秉承“崇理笃行?善身济世”的校训,在各行各业做出不凡的业绩。
学校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每周至少利用两节课时间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能,并取得广泛成果。苇风文学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全国百佳社团,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十佳组织奖”、同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创作基地”称号。
为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原操场东侧新征30余亩土地,用于食堂、体育馆、学生公寓建设。目前学生公寓建设基本完成,预计年底将投入使用。学校还将在原学生宿舍处新建图文信息实验中心和辐射全市的道德讲堂“海岳书院”,届时埭头中学将成为一所学习生活设施齐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标性学校。
学生宿舍
学校三年建设规划图
适合自己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埭头中学将让你梦想成真,选择无悔!
热忱欢迎全市优秀应届初三毕业生报考埭头中学。并欢迎优秀毕业生及其家长来校参观、咨询。
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学校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zz/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