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溧阳市 >> 溧阳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教师读经典横看成岭侧成峰杜兰平

来源:溧阳市 时间:2020-8-26
杜兰平,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历史教师。  横看成岭侧成峰  ——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初读此书时,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因为书中很多观点经常被引用在考题中。现在借着这次读书分享会的机会再次细读此书,我不仅为书中优美、灵动的文字所折服,更重要的是作者以“新陈代谢”贯穿全书,引经据典,分析精妙,对中国近代历史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规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一、匠心独具,独树一帜

在当代史学评价里,作者和他的“新陈代谢”被归入“进步主义”的序列,这主要是把“新陈代谢”与之前中国近代史著作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之前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代表作有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李侃及李时岳等的《中国近代史》、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主要以反帝反封建和革命为主要的论述线索,讲述西方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压迫和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从事近代史研究的学者形成了一个以阶级斗争为轴心,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递进为主线的构建。积久不变,便成了束缚人的框架。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按照这种框架编纂的中国近代史,

“只有肥瘦的差异,很少有不同风格和个性的显现,……这就促使人们……由原来认同的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的线索之外探讨新的线索。”

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匠心独具,另辟蹊径,以“新陈代谢”为主线阐述近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本身就体现出本书的独特之处。作者是如何突破这种桎梏的呢?他认为要解放思想,对自己实行民主,自尊自心,也要尊重别人。作者是“文革”走出来的人,在当时研究近代史的范式几乎一统天下的时候,这种“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阅读此书时,我们在感叹作者见解独特之余,更应体会到作者成书的辛酸与寂寞。当下是一个自由民主的时代,但很多人却心灵蒙尘。作为从事历史教学的我们,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呢?此书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始终要以一种创意的姿态呈现,使之闪现出灵动的创意和舞动的灵魂。

二、波澜壮阔,长袖善舞

本书除了构建新的线索来阐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外,它还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角。本书一改以往“太重政治而轻其它”、“只见国家没有社会”,在这里以往的一元公式变成了多元发展的历史。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需要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而为我们构建了一幅经纬纵横、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动态画卷,再现了近代波澜壮阔的社会场景。

从社会力量的发展来看,比如提起买办阶级,心中不免涌现一幅群像,时髦的外表下总带有一种奴相,令人心生厌恶。其实,买办并非始于近代,但在鸦片战争后其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变化。“公行制度取消之后,买办转化为自由的个体,遂再变而为一种依附洋商的中外贸易中介人,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正式成为近代特产的Comprador。”买办是当时一批迅速致富的人,经济的优越地位促使他们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比如其中有一部分人,买办出身的郑观应、徐润,由于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业而摇身一变成为民族资产阶级。于是“不值得尊敬的买办创办了值得尊敬的民族企业”。诸如此类的还有民族资产阶级、中等社会等等。寻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将维新派、革命派这些概念生搬硬套灌输给学生,总给人一种棱角分明、阵营明确的感觉,难怪学生总问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怎么变成保守派了呢之类的问题。为什么历史上的这些人和事甚至人本身也会出现脱节、前后矛盾的现象,作者认为“是活生生的历史造成的”,中国近代社会“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这种重叠交错就决定了阶级结构必然带有“复杂性”和“不纯粹性”。我们固然没有作者深厚的学力和长袖善舞的才能,但尽量将事件或人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动态地去演绎它的产生发展,不要人为将它固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实现“理解之同情”。

三、辩证思维,闪耀光辉

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与西方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不一样,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来推动实现,因此这种演变不是简单的以新代旧的过程,而是一个新旧杂陈,处处充斥着矛盾的混合物。如何透过史实的种种现象,揭示出其中的本质呢?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要“借助辩证思维”、“离开辩证思维和历史主义是难以解释其本来意义的”等等。例如,关于“中体西用”的思想,高中教材在阐述“中体西用”指导下推动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第一步的同时,也强调了其致命缺陷就是维护“中体”,即维护纲常伦理制度不变,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就是一大铁证。洋务大臣李鸿章就自嘲为“裱糊匠”,而这一点也备受后人诟病。作者却认为“当时中国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在中国是落不了户的,进不了门的。”由此可见“‘中体西用’通过移花接木地方式把一部分西学引进到中国来”,这不失为是当时的一种明智之举。又如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大体认为是软弱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当然是孙中山)拱手相让,或袁世凯的鼠窃狗偷。

但是,本书作者并不这么认为,首先他通过研究史料得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其次人们当时之所以选择袁世凯,并不仅仅因为“袁世凯个人及其集团能挟持武力、财力以君临天下、玩弄权术和纵横捭阖”,更重要的是时代心理所致。袁世凯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众望所归的人,因为当时袁世凯具有良好的名声,“如庚子之变时在山东的保境安民形象,新政时期力倡立宪的名声,宣统时期被满人排斥归山的历史。”这种形象、名声和历史,感动和影响了时人,因此袁世凯的当选实属于法有据,于情合理。作者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事件的另一面。这些无不充满着辩证思维的光辉。历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神秘和多面,辩证思维的意义就在于为我们多元解释历史提供方法,让我们逐渐从“看山是山”的单线思考,经历“看山不是山”的迷茫,最后达到“看山是山”的豁达。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年到年将近年的时间,但作者只完成了前80年历史撰写就逝世了。书未成,人先去,给此书和读者都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但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治史方法和治史精神却以文字的形式得以保留和传承下来,为后辈一直所敬仰和学习。借用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话来表达敬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火,共三光而永光。”

生活.读书.新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三联书店年版。

教育心语

教学生涯中,常怀有敬畏之心。认真做事,真诚对人,简单中收获幸福,渡人渡己互相成就。

杜兰平,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溧水区学科带头人。曾获南京市普通高中教学先进个人,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年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毕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zz/7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