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合肥都市圈、芜马城市组群、皖北城镇体系
三大规划出台后,
我省在加快融入长三角发展衔接方面又有新动作。
12月15日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发布
长三角地区夜晚璀璨的灯光在卫星地图上表明这里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12月15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正式公布。
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我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八市纳入规划范围,提出将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着力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构筑生态环境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
八市所在的皖江城市带作为我省经济最为发达、产业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商业氛围最浓、开放程度最高、基础设施条件最好的区域,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为认真落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皖江城市带打造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带、新发展理念的先行示范区,并带动全省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奋力向全国第一方阵冲刺,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合肥: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打造最发达铁路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合肥将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芜湖、马鞍山纳入合肥都市圈区域增长新引擎扩容升级合肥经济圈,增加芜湖、马鞍山市,完善都市圈协调推进机制,建设合肥都市圈,形成区域增长新引擎。
交通通道将“扩容”到沪苏浙地区更便捷根据《方案》,我省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将越来越便捷,将贯通扩容至沪苏浙地区的交通大通道,完善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为骨干的多层次综合交通通道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省一市打手机“同城收费”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缩小与沪苏浙城市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距。
产业合作做优做强地方金融品牌以全球视野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创新为导向加强与沪苏浙产业合作。努力在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语音、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
教育争取沪苏浙高校增加我省招生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优质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争取沪苏浙等地优质高校在我省增加招生计划、合作办学。
医疗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推动医保经办机构与长三角城市在医保定点、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方面开展合作。
城市联动开展养老保险认证合作完善城市群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机制,开展养老保险认证合作。
1、安徽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
①高铁:
合肥-宿迁-青岛高铁、宣城-镇江快速客运铁路、合肥-南京高铁和北沿江高铁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②高速:
徐明高速江苏段和泗许高速江苏段正在进行路基工程施工,分别争取年底前和年10月建成通车;溧阳至广德高速江苏段、宁宣杭高速江苏段和南京至金华高速浙江段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③电力等:
“皖电东送”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总规模达到万千瓦,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安徽段竣工;皖苏天然气管道项目积极推进。
2、不断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①银行等机构:
★徽商银行在南京设立了9家支行;华安证券、国元证券分别在沪苏浙设立16、24个分支机构。
★交通银行已经基本实现安徽省地级市网点全覆盖;沪苏浙共有9家证券机构在皖设立36家分支机构。
②产业:
★1-9月份,沪苏浙在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数个,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9%。
★巢湖半岛国际健康城等4家集聚区被列为首批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10家企业被列为首批健康服务业示范培育企业。
★申报国家信用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并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联合开展长三角区域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建设。
3、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异地认证工作实现常态化,截至8月份已完成今年的认证工作,沪苏浙协助安徽省认证共人,安徽省协助沪苏浙认证共人。
★签订“环浙”六省(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省际联动协作协议,出台应急管理指导意见、预案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健全长三角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协作机制。
★安徽还在长三角联合申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建立“4+1”联动机制;围绕民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区域共性关键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4、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控成效显著
①水环境:
安徽与浙江省就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协议进行协商,积极推动第二轮合作;编制完成淮河、巢湖、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初稿。
②大气污染:
1-9月,全省完成13台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建筑扬尘整治任务;提前超额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全省PM10平均浓度72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4%。
长三角城市群安徽八市发展规划
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等八个城市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全部列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范围。
合肥被明确定义为Ⅰ型大城市,芜湖被定义为Ⅱ型大城市,马鞍山、安庆被定义为中等城市,铜陵、滁州、宣城、池州被定义为Ⅰ型小城市。
皖江八市市域常住人口预测
单位:万人
城市
年
年预期
年预测
合肥
芜湖
马鞍山
滁州
宣城
铜陵
池州
安庆
滁州Ⅰ型小城市
★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滁州等城市,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宜居环境,提高人口吸引集聚能力。
★建设滁州等支线机场,南京至滁州等铁路,滁州机场等机场枢纽。
滁州正在腾飞,安徽正在崛起
这次《实施方案》出来以后,
滁州将正式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滁州,我们一起加油
赶紧为我们的家乡点个ZAN!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w/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