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
地处江南一隅,旧时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留存至今可见的图片资料非常有限,所以早期书刊中的文字描述即便是片言只语也很难得了。
▲《大都会》溧阳游记
下面介绍笔者发现的一篇三十年代民国旧报上的《溧阳游记》,该文发表于民国廿十三年十月廿六日的《大都会》报第三版中,此报发行时间短暂,发行量不大,史料中鲜有介绍,应该是上海某一大报的文艺副刊,以刊载地方见闻、影视讯息为主。
作者:祖烈,无锡人。全文如下——
溧阳
是一个农产物和丝茧输出的一个标准区,在内地各县的商业上,确乎占有重大的地位,这里没有立体派建筑和小奥斯汀的都会风光,也没有红颊革履的摩登姑娘。
这里的交通是全靠江南汽车公司的上山白老虎,和机声轧轧的小汽轮,以及牛步化的夜航船,在城厢内外也找不到一辆代步的人力车,有的是山村化的小轿,和颠得人屁股疼的牛头车,更有训练得怪驯服的马驴。
溧阳城的周围也不过五里路,穿城走只有一里直径,有人说站在城头的东西两门可以互相问答,在人静后,确乎并非不可能,它的越城也依然存在。
街道的阔度和我们北大街仿佛,可是却满铺着长方形的青石,经过多量足迹摩擦之下,已显出一层很光滑的彩色。
这里一样有电话电灯,可是听到无线电播音,商店也没有布置得富丽堂皇的,十足表现出内地的乡村式的市集化,绝不显露出一毫奢华,虽然有一二家捆缎庄的装饰漂亮些,但样厨内陈设的依然是些非时代物品,如伟成缎等老花样,这些东西在我们无锡,是绝迹多时了。
溧阳公园是从城墙上挖打出来的,比较常州似乎要胜些,可是从地点,幅员,布置等几方面看来,和吾邑公园真有十一之比,至于花木点缀,也极平常,游客也不多,妇稚到这里来的,尤其是凤毛麟角。
在公园的隔河,有一处民众图书馆,当我走上石级想去参观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武装门岗来挡驾,一口溧阳语,弄得我不明白,只好向后转。
溧阳县机关倒有些上海新市府化,县党部县政府,县公安局,县监狱等都密集在一处,而且是一个大门进出,这样对于传递公文,防护地方是十分便利的。
东方刚透上鱼肚色,各乡村都集拢到城厢来,鱼虾瓜果菜蔬,都在极廉价地竞卖,喧杂的声浪,惊破了旅客的好梦。
阅读全文,我们可以获得三十年代清晰的溧阳城旧影:?1、农产物和丝茧是溧阳的重要输出商品;
?2、京杭国道通畅,有江南公司营运的白色汽车,水路有小火轮和机帆船;
?3、城内没有人力车,有轿子和牛车,有马驴;
?4、城区直径不大,路面的青石板泛出岁月的光滑,这也是大多数溧阳老人的记忆;
?5、溧阳公园建设得比常州好,民众图书馆在公园河对岸;
?6、县机关都在一处办公。
抗战前的溧阳城虽然不大,却是富庶祥和的江南圣地,物产富饶,民风淳朴,经济文化也处于中兴时期。可惜四年之后,这座人杰地灵的城市就被日寇的铁蹄践踏和蹂躏,满目疮痍,《溧阳游记》记录的影像荡然不存。今天的我们,记住了么?
内容来源于网络、溧阳时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s/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