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关于核心素养和高考的对接思考
新课程标准以及版本一段时间了,关于其解读的讲座和论文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读者不要觉得我这里啰嗦,我觉得这些概念应该时时牢记心头: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程晓堂、赵思奇,)。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来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文化品格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程晓堂、赵思奇,)。而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指学生主动拓宽英语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陈琳,)。
说完这些概念性东西后,肯定有很多读者提问:这和高考怎么关联?
说到这,就来看看高考的阅读要求:
(1)理解语篇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
(4)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
(6)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
(7)提炼文章提纲、概况主要内容、理解关键信息。
你可以看出来,现在的高考阅读不仅仅是表层的理解,而是考查思维层次,其中第一、五、七考查文章主旨,第三、四、六考查推理能力,只有第二条考查文章的具体信息。就推理而言,判断和作者的观点都是思维层次的高级阶段。我们的学生经常说他能读懂文章,但做题准确率却很低,这是为何?因为他对应的高考要求就是第二个:理解具体信息。此为表层信息,离高考的高层次要求还很远。其实,通过我们的观察,很多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即使词汇量一般,倘若逻辑推理能力高,阅读的答题准确率也不会低。
我们的问题是:这种高层次的思维品质如何培养?
新课标一书已经讲得非常清楚,重中之重是语篇解读。一个语篇,如何把握文章的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过语篇解读培养思维品质,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二者相辅相成,无法孤独而言。倘若授学生以渔,就能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
二、教学过程
两位老师就《Howapennymademefeellikeamillionaire》进行同课异构。(文章见文末)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省溧阳中学属于溧阳市最好的中学,因此学生的程度中上水平。
语篇评价:难度颇大,远大于近三年高考最后一篇的文学类记叙文,体现在生词多,文章长,文章包含的隐喻多。
授课目标:通过课外拓展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
就记叙文的语篇,新课程标准这样说:记叙文文体语篇(个人故事、传记、短篇小说)的主要写作目的,如:再现经验、传递信息、说明事实、想象创作,以及这类语篇的主要语篇结构特征,如:各种语篇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可选组成部分、各部分的顺序。
其实,就文学作品而言,主要是围绕:明线和暗线(明线多为时空,暗线多为情感);修辞(语言的赏析)。
第一、明线和暗线的处理
本篇文章的时间线索是很明显的,分为两个层次:我(主要),丈夫和家里的狗作为对照。
这部分冯老师处理得非常精准,采用图表形式,如下:
这样的处理让学生很快能把握文章的框架,减少阅读的压力。李老师在文章最后也设计了这样的表格:
虽然李老师没有设计宏观时间线,但是加了一个推理题,通过表格信息来进行概括总结,这就从表层信息上升到了深层上面。
冯老师不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围绕文章的主旨又挖掘了另一条暗线,犹如神来之笔,即:找出文章哪些内容的要点是“apenny”,哪些是对应的“amillionaire”。这个暗线实际上和时间线一起贯穿全文的,而且学生回答得都非常好。
说实话,我在拿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在思考,我设计的是把这个暗线放在开头的Fastreading部分,即根据标题来猜测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在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apenny和amillionaire,这样学生就去快速找每个部分的大意。冯老师是放在最后进行升华。至于这两种处理到底哪个更好,可能并没有标准答案。
值得思考的难题:
图表的好处自不必说,但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文学类文章一个重点是语言的魅力,图表容易让学生忙于查找信息来完成任务,缺少对语句的深层次的思考。另一个缺点就是不利于学生自己探索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来扬长避短,是一个难题。
第二、语言点的处理
一篇文章如何处理语言点,这是很多老师都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s/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