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感人肺腑的《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最小儿子陆子遹的,这首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
陆子遹(—),南宋藏书家、刻书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先后任溧阳县令、严州知州、平江知州,官至吏部侍郎、中奉大夫。年4月,他在溧阳任满离职,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受到溧阳人民的爱戴,入祀名宦祠。陆游的七个儿子中,陆子遹陪伴父亲的时间最长。陆游82岁以后,居家养病,陆子遹随侍在侧,潜心为父亲汇编《剑南诗续稿》,一直到嘉定三年(),陆游去世。
陆子遹时常聆听父亲教导,深受家学熏陶。《示儿》中写道:“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鸣鸡。”陆子遹明白这是父亲要他以道义为宗,向先贤先圣学习,做个朴素高尚的人。《病中示儿辈》中写道:“去去生方远,冥冥死即休。狂思攘鬼手,危至服丹头。有剑知谁与?无香可得留。惟应勤孝谨,事事监恬侯。”国事艰难,陆子遹深知要以奸佞为鉴,树立尽忠为国的高尚情操。父亲曾说:“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陆子遹从父亲那里感受到了踏实为人、清明为官、赤诚为民的人生之道。父亲的一身正气,让年少的陆子遹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让他在忠正刚直的浩然之气中毅然前行。嘉定三年(),85岁的陆游在给日夜服侍在旁的陆子遹写了最后一首诗后,与世长辞。
嘉定十一年()陆子遹乘着一叶扁舟,带着满腔热忱和忠正之气,赴溧阳就任。在来溧的途中,陆子遹亲眼目睹溧阳贫穷荒芜,巫妖成习,淫邪之术成风,法纪纲常尽失,百业荒废,民不聊生,他满腔的热血化为冲天的愤怒,那忠刚之气变成了斩妖降魔的利剑。
整治社会风气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他一到任,便抑制豪强,整顿社会风气。在《除妖记》中陆子遹写道:“致然白魔教之滋也,而雄据阡陌,豪夺民业,卸辛茹毒,罔所诉理,有司一闻,则群噪醵贿,白黑淆乱。公上群殴邑氓,肆毁庐舍,如敢赴诉则赇吏作证,反为所诬,蒂固根源,岁月滋久,民视之若禽兽异类,然视法禁如无也,自夫厉鬼妖祀之横也。”白魔教勾结官吏,颠倒黑白,危害百姓,令人发指,对此,他极为愤慨,他对着妖风大喊“有我在则无汝”,他誓与魔教势不两立。“子遹自念身受天学禀之师,岂可为愚鬼屈,及其成也,民皆欢曰,令尹爱我,使推云霾而睹天日。”他秉承其父刚正之风,不为邪恶吓倒,以忠肝义胆力扫黑暗,勇往直前。“天地之间有至正之气。为阳刚,为淳厚,为正直,为聪明。有至邪之气,为阴险,为浮薄,为妖妄,为昏愚”。他坚信邪不压正,忠正之气定然压倒妖风。
“岁在巳卯,先疆域之,习魔教者夺民业,则正而归之,不输赋则均而取之,嚣顽之俗,革於一旦,党与之众散於反掌,此所谓易其习也。兽貌鬼质自圣僭王侑食土神,峻宇高位者,撒而去之,狠目露肘翘足,挥刃呼啸,命侣偃蹇睢盱者,碎而空之,此所谓除其根也。”面对强大的魔教势力,溧地百姓都深深地为陆子遹担忧,但他毫无畏惧,竭尽全力剿灭魔教。他明查暗访,收集了白魔教横蛮霸占百姓产业、勾结官员、横行乡里的罪证,带领得力干将夺回魔教侵占之产并还之于民,强令妖徒与普通百姓一样交纳赋税,除去溧邑迷信陋习。与此同时,他驱逐妖人,捣毁魔教老巢,以此“斩草除根”,将他们一网打尽。自此溧地魔教绝迹,阳刚淳厚、正直聪明之气勃然而生。溧阳民风,为之一变。
造福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陆子遹为官的信念。陆子遹见溧地百姓赋税沉重,生活困苦不堪,他大力革除弊政,特别是革除差役与和买(一种变相赋税)两大弊病,减轻了百姓负担。减免赋税,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之举。因为当时宋朝面临西夏、金国和辽国的威胁,每年要向他们送岁币(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以求和平,再加上宋朝官僚机构庞大,朝廷开支巨大,所以国家财政连年吃紧,减免赋税对本已困窘的大宋财政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为君还是为民的艰难抉择关头,陆子遹毅然选择为民。
在去弊政的同时,陆子遹还大力发展农桑,推进民生建设。溧城的官署、学舍、邮传、桥梁……无不先后修葺完成,溧邑面貌焕然一新。如溧阳城内的春雨桥(今称东风桥),就是陆子遹重修的,此桥因久旱得雨,而更名“春雨桥”。类似善行不胜枚举。陆子遹任政溧阳四年,使难治之县变成清明之县。在陆子遹溧阳县令卸任之时,百姓夹道而立,跪地挽留,场面令人动容。
陆子遹出自书香世家,他继承父祖之业,成为南宋著名的藏书家。陆氏祖孙三世的藏书在中国藏书史上是有一定影响的。陆子遹继承父亲遗书,又多所购藏,以至于辍衣食而不吝啬。他刊刻图书甚多,先后刊刻有其祖父和父亲所著《尔雅新义》、《鹖冠子注》、《陶山集》、《二典义》、《老学庵笔记》、《剑南诗稿》、《剑南诗稿续稿》、《唐御览诗》等,以及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魏野《钜鹿东观集》、杨亿《西昆酬唱集》、石介《徂徕集》、潘阆《逍遥集》、杨补《东里集》、宋高宗《圣政草》等数十种。陆子遹在溧阳很重视读书,他再次修缮学宫,建成书籍所,劝导溧地子弟读书修身养性,引导他们学习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领,使溧地人才辈出。
△竹箦陆家祠堂
“江梅斗雪山阴道,寒流窥春濑水边”,这是陆氏宗谱上的诗句。陆子遹深爱溧阳山水,尤其钟情宛如世外桃源的瓦屋山一带,他常到瓦屋山游览,与百姓交游,足迹踏遍这里的山山水水。陆子遹溧阳县令任满后升迁,后知严州,但其夫人张氏及儿子元敏、元道,嗣子立基等七人留住溧阳陆笪金庄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嗣子陆立基跟随陆子遹来到溧阳,看到瓦屋山一带“周览形胜,见屋岭髻峰,岚光掩映,人文甲第,得心悦志”,“因爱此地山之灵秀,俗之安闲,道择居陆笪”。陆立基居陆笪后,娶沈氏为妻,生有兴孙、寿孙二子,血脉一直延续至今,历经多年。
纵观溧地陆家,可谓“承祖宗一脉心传曰忠曰孝,教子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正是因为这里的陆家后人继承了陆子遹那忠正刚直之气,以及重视读书教化的思想,使得这里的陆家历代俊彦辈出。如陆家第六十世祖陆征(昂公支),十八岁应乡试为举人,补廪生,为明庚戊钱福榜进士,进嘉议大夫,紫薇堂表树门楣;六十七世祖陆禹思,十六戊午游庠,十八庚申补廪生,诰封举家得蒙进,敕命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陆家的忠肝义胆,代代相沿,永传不息。先祖遗风,光照后世。
◆◆◆◆◆
溧阳市旅游局出品
文字
洪超
编辑
刘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s/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