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会不经意间尘封往事
溧阳的山水之间
历史的奇妙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神秘与奇迹往往就
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地方
在寻访南京大学溧阳分校历史过程中,记者在《南京大学文物珍品图录》一书中发现了两件在溧阳分校出土的精美文物,分别为春秋时期的几何印纹硬陶罐和战国时期的四叶纹铜镜,器型古朴,非常精美。
几何印纹硬陶罐
铜镜但书中只有“溧阳分校出土”六个字的说明,为此,记者来到南京大学博物馆查询,令人惊喜的是,记者不仅见到了这2件文物,还发现馆藏文物中另有17件溧阳分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到宋代的文物。
南大溧阳分校部分出土文物
△石凿(新石器时代)
△几何印纹陶尊(西周)
△陶纺锤(春秋)
△原始青瓷碗(战国)
△小军持瓶(宋)
△白瓷碗(宋)
△铜镯(不详)
溧阳历史悠久,出土文物众多。
这些文物既然出土自当时的南大溧阳分校,
那么会不会和当年的南大师生
有什么联系呢?
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
蒋赞初先生
一起来听听这些文物的故事
蒋赞初
江苏宜兴人,年5月出生,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学科组成员,江苏社科名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南京历史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古都学会首席顾问。
据蒋先生回忆他于年10月乘卡车来到溧阳分校。当时在溧阳分校的南大师生分成了三个大队,每天一起下地劳作。对于现保存在南京大学博物馆的19件文物,蒋先生记忆犹新。
南京大学溧阳校区出土文物清单(点击看大图)
“应该是当初果园种树的时候,把土墩墓的结构破坏了,所以,我们翻土的时候一翻就翻出来了。
”蒋先生说,记得当时是在一队二队之间发现的(靠近旧县),发现的地点共有三处。先发现的是陶片,一种几何印纹陶。然后,大约在土层0.5米到1米左右发现了完整的2件石器。最后总共发现了21件器物。器物全部出土后,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保护。果园土墩墓的时间划代一般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早中期,这与当时的溧阳区域正属于吴国相吻合,这些出土的文物也蕴含了一种当时特有的吴文化韵味。
西汉溧阳治所在旧县
汉代溧阳侯国属丹阳郡,南渡镇旧县是目前公认的西汉溧阳治所,这个定论,与蒋先生发现的文物有关。
有一次我去旧县,看到旁边有一间厂,都是汉代的建筑瓦砾,而那时高淳固城已经发现了东汉校官碑,我怀疑西汉、东汉年间溧阳治所是有变迁的。
旧县村
年8月左右蒋先生离开溧阳赴北京,参加由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在京时,有一次谈到溧阳治所,蒋先生把他的发现和猜想告诉了谭先生。
谭先生采信了蒋先生的讲法,
后经考证,
最终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
确定将西汉溧阳治所标注在旧县位置上。
小梅岭为良渚玉器来源地
蒋先生的夫人张彬教授也在溧阳工作,曾经在溧阳县文化馆分管文物,夫妇俩对溧阳的历史文化有一种特殊情感。
年4月,溧阳市委宣传部原部长路发今
曾邀请蒋先生夫妇、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等人
来溧阳考察小梅岭古道。
这条位于天目湖平桥山间的古道
曾相传是明朝建文帝的出逃路线。
虽然最终考察无果,但位于小梅岭古道附近的
小梅岭玉矿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出土于溧阳后周的良渚文化玉器
地质学家闻广曾经对小梅岭玉料做过化验,发现小梅岭玉为良渚玉来源之一。溧阳小梅岭应该是良渚文化玉器的来源地,这一说法也被大量玉器界专家采纳。
难忘溧阳的珍贵文物
发
现
文物
蒋先生说,很久以前,他和夫人有一次回宜兴省亲,在徐悲鸿纪念馆一家文物商店中,无意间发现了一批出土自溧阳果园土墩墓的文物,其中有一件整体造型像猫头鹰的圆形原始青瓷罐,非常漂亮,上面是鹰眼和鹰嘴,下面是鹰尾,通体画满羽毛,非常漂亮。
△原始青瓷罐(战国)
“这种器型的文物国内从来没有见过,但我肯定是出自溧阳果园的土墩墓。”蒋先生说,当时店主要价1万元,但是他们夫妇根本承担不起,为此蒋先生夫妇晚上都睡不着觉。几天后,他让一位有收藏能力的亲戚去购买时,此物已经被一位香港客商以3万元的价格买走。“或许以后在国际性的拍卖会才有可能再见到这件珍品文物了。”蒋先生不无遗憾地说。
蒋先生也非常关心溧阳的文博事业,
听说溧阳正在建设博物馆时,
他建议溧阳和宜兴文物部门作一些沟通,
他觉得宜兴有关部门会收藏溧阳出土的一些文物。
内容来源
溧阳时报
记者
陈怡
本期编辑
费小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s/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