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溧阳市 >> 溧阳市环境 >> 正文 >> 正文

刘恕人读诗之十一孟郊如何写出游子

来源:溧阳市 时间:2020-8-25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孟郊的浓浓亲情

刘恕人/文

(濮阳说、濮阳早报《文创周刊》投稿邮箱:yuanbingjie

.   这首诗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之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个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却蕴含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紧接两句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游子临行前的时刻,老母亲一针一线为他缝衣,针针线线都是那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或“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谁言”为好。诗人发出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巨细悬殊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当了个溧阳县尉,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来奉养。他在差人接母亲时,专门写了一首诗,就是《游子吟》。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由此可见孟郊真是一个孝子。他对妻子、儿子的深情和母亲的孝心,他抒写母爱的颂歌——《游子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必将历久而不衰。

黄瓜花南瓜花

谢谢你的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hj/7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