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人感叹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小掌柜觉得,年味不是淡了,而是变了。
今天,小掌柜特地邀请了研究溧阳方言的专家史建明先生,为大家整理了与过年有关的方言,让大家从溧阳话中回味一下溧阳的传统年味。
廿三团子廿四饭
“廿三团子廿四饭,长工吃则(过)就滚蛋”。
从前大户人家一般都有长工或短工,但总是尊称为“大表兄”和忙工。大表兄是庄稼好手,必须常年居住在东家,负责东家家中所有的农作生产,相当于劳务总管,每年的收成好坏与这个大表兄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东家对大表兄是“六指头抓卵脬——加一奉承”,绝对不能轻亏。就在我们茶亭,至今还流传着有关老板奶奶(老板娘)与大表兄好佬(有暧昧关系)的几个绯闻。
从小就受到财主如何压迫剥削长工的宣传教育,一直也信以为真。但是,经过多方调查,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长工戏弄奚落老板的情况倒是听得不少。据说邻村有个东家请了几个忙工,特别难伺候。那天饭桌上的红烧肉切得稍微小了一点,就听总管长工大声叫唤,“赶紧把门关好,覅拨风弄猪肉吹走咧!”老板奶奶是一脸的尴尬,却只能陪笑,竟然不敢多说一句话!
长工的待遇其实也不错,一人在外,基本可以养活全家数口。而且,农闲时也有许多假期。特别是到了年终,假期就更长。“廿三团子廿四饭,长工吃则就滚蛋”,他们可以一直休息到正月半以后才回来。试想,我们现在一般的劳务工作人员有这样的待遇吗?而且,这里的“滚蛋”二字,绝非是“被赶走”的意思,却是一种戏说,一种调侃:可以放假了,你们回家好好过年吧!
其实,所谓的“廿三团子廿四饭”,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许多企业的年夜饭,东家一般都非常重视,“设酒杀鸡作食”,饭菜相当丰盛。席间,东家也要多次敬酒,陪说许多好话,诸如“一年辛苦啦”、“多亏你们啊”、“祝你们阖家团圆”、“恭喜发财”之类。不敢得罪啊,明年还要靠他们出力嘞!
“廿三团子廿四饭,长工吃则就滚蛋”的俗语,体现了我们溧阳人对劳务工作人员的人格尊重和人情关怀!
掸尘
根据传统的说法,家里的所有设施设备,家具灶具,包括屋外周边的沟沟坎坎,一草一木,都有不同的神灵来掌管,不能随意惊动,尤其不能用扫帚或像扫帚一样的尘帚来打扰(他们会认为你是在用扫帚赶他们出门呢),一旦惊动,家里就有可能坏事——坏风水。如果一定要动,除非看日,否则就只能等到诸神不管的日子了。
那么,什么时候才没有神灵来管辖呢?那就是乱岁里。
关于乱岁,各地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我们溧阳人(也包括部分周边市县)掸尘的日期,是根据节气来定的。风水先生说,根据《易经》,乱岁有“小乱岁”和“大乱岁”之分。“小乱岁”就是小寒节气,“大乱岁”就是大寒节气。在立春前的这一个月里,任何一天都可以掸尘,而最好的日子是逢七日(初七、十七、廿七)。他说,岁末交替之际,太岁也要调防。他要上天接受新的任务,也就无暇顾及下界诸事了。而太岁所领导的各路神仙,趁老板不在,各自也就放年假了。父亲说得更加形象:乱岁里,是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日子。玉皇大帝要顾自己的性命,把各路神仙都调回去了,人间没人管。的确有趣!
我佩服老祖宗们的经验和智慧!用现代的科学观念来看,一年之中,小寒大寒是全年最冷的季节。而在这个季节里,常常是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所有的病虫害等妖魔鬼怪、牛鬼蛇神,都会冻得消失或蛰伏,不可能出来侵害生灵。于是,人间便诸事皆宜:建房造灶,移坟立碑,开沟挖渠,婚娶嫁出,洒扫庭院,变更家具,清除灰尘等等,百无禁忌。
由此看来,我们溧阳人,选择在立春前的乱岁里,掸去灰尘(谐音,“晦”气“陈”旧),不仅是一种讲究卫生的良好习俗,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同时也凸显了人们对辞旧迎新的重视,包含着浓浓的年味!
张六神
如果你是溧阳人,一定会知道“张端午”、“张八月半”、“张丈姆”等等话语的内涵,也可能会理解“请你带个信去张张某某人”的意思。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张六神”是怎么回事,也就更加不会知道其中的年味了。
“张六神”,是我们溧阳农耕人家,在过年时的一个重要的祭祀仪式。这种传统习俗,上个世纪一直很盛,几乎每家都做。现在虽已经不再那么普遍了,却还是有很多人家非常重视的。
这里的“张”,如同“张监生”(感谢监生娘娘送来孩子,并为孩子的诞生而庆贺的仪式)中的“张”,大家容易理解,是感激和庆贺之意。
那么,“六神”又是指什么呢?当然不是成语“六神无主”中所指的,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其神所主之“六神”,而是主宰各自家庭贫富祸福的六位神灵。它们分别是:财神菩萨、土地菩萨、灶家菩萨、蛮家菩萨、灵官菩萨和圈头菩萨。据说,这六尊菩萨分别管理着家中六方面的事务,各负其责。
父亲在年的时候,一直很重视“张六神”。不管家境多么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地早早地准备好猪头三牲(猪头、鲤鱼和雄鸡)。“张六神”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不尽相同。用父亲的话说,就是心到神知,只要心诚就行。仪式常安排在“请祖宗”前。我家一般是在供桌上,摆放煮熟烧好的一个猪头,一只雄鸡,一条鲤鱼,另加一块豆腐盘(油煎过的,约市场上的四分之一块大小),一个盐盘和一堆供果团子盘(苎头、甜馅、小型),一字排开放上六只酒盅六双筷子。仪式由父亲这个一家之主来主持,放炮、敬酒、磕头、化纸,极其虔诚。父亲对我们说,是这些神灵给了我们这个家庭以温饱和欢乐。我们现在庆丰收,首先必须感谢它们,敬奉它们,并祈求它们保佑我们,来年更好!
张过六神以后,猪头就可以拆开了。预留下“请祖宗”用的一碗厚头(带皮肥肉),一碗薄头(带皮瘦肉),全家人就可以啃骨头了。撕下一块拆骨肉,然后蘸上一点酱油,那个鲜啊,竟是留在我舌蕾上的永不消失的年味!
现在想来,真正的年味就包含在“张六神”之中,那就是喜庆、感恩和祈愿!
三十夜头
“三十夜头”,是溧阳话里的一个特殊词语。它不是指其他月份三十日的晚上,而是特指除夕。当然,我们溧阳人也说“年三十夜”、“大年三十”。“三十夜头”有“大年夜”、“小年夜”之分。农历十二月,月大的年份较多,一般有三十日,那叫“大年夜”。如果是月小,只有二十九日,那就是“小年夜”。但是,也有把“除夕”前一天(不管有没有三十日)都说成“小年夜”的。各地表达不一样,也属正常。
在我们溧阳人的心里,真正的过年,就是以“三十夜头”为高潮的,尤其是那天的夜晚。当然,不同的地方有自己不同的过年风俗;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过年方式。即使是在我们溧阳,过年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就我年轻时在农村的经历而言,“三十夜头”却是最忙碌、最兴奋的。虽然,那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忙什么?首先是清窖(粪缸)。“三十夜头”一大早,父亲总会先安排我去挑粪。哪怕是冰天雪地,也要把粪缸里的粪水处理干净,浇到麦地或菜地里去,毕竟是冬肥啊!然后再次家里家外地打扫卫生(虽然前几天已经掸过尘了)。接下来便是砍柴、形草结。草结是必须的,“结”字在溧阳话里与“吉”(吉利)谐音,取兆非常重要。家里的事做好后,就要为猪羊过年了:猪囤要用垫猪土垫干净,羊囤也要整理一下,喂上平时很少吃到的上等食物。猪食里面可能会放点剩饭,羊也会吃到很稀罕的黄豆萁。给猪和羊的头上和背上涂点红,以示喜庆,那也是必须的。忙完这些,大概也近上午十点了,外面会有炮仗不断响起,那是有人在做羹饭、张六神(我家是二十八日晚上做的)。一切就绪后,就可以贴画张和对联了,母亲早就搅好了一大勺的浆。画张常常比较多,以领袖和样板戏剧照为主,既有内容,又能屏蔽墙上那些斑斑驳驳的丑。对联自己写,口号式的语言,随写随贴,大门房门和猪囤披,都要贴到。到这个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红红火火、焕然一新的感觉?
中饭吃团子,早由母亲带着姐姐们忙乎好,取兆“团团圆圆”。我最喜欢的是苎头团子,水晶包(板油、洋糖、生果肉)的三角菱,绿油油的,又甜又油,又是那个香啊!
下午只有一件事:洗浴。生产队仅有一只浴锅,男人先洗,然后才轮到女人。几乎全村人都会来排队,你说热闹不?但是,从“三十夜头”开始,说话都会讲究吉利了。事情做坏了,应该说“格朝好则咧”;物品破裂了,要说“破发、破发”;碗盆打碎了,赶紧喊一声“岁岁平安”。为了防止小孩子乱说,洗浴以后,有的大人会给自己的孩子用坑屁纸(草纸)擦擦嘴,以示孩子的嘴像屁眼一样,说话属放屁,无忌。
晚饭我家每年都是吃馄饨。母亲说,“三十夜头”吃馄饨,来年就会“横一囤竖一囤”(粮食多)。这个时候,祖母会首先给我们发压岁钱了,那是最开心的。父亲又给,叔叔也给,虽然只有几块或几角,却是我一年里面见到的最多的钱啊!
夜色降临,大门洞开,家家都会点起最亮的灯,鞭炮声也此起彼伏了,孩子们满村的嬉闹。母亲在忙着炒瓜子,煮本地桂圆(就是茴香豆,但过年不能说“豆”字,与“投”谐音,犯忌)。父亲又象征性地在家里扫地,从里往外扫,把一年里的所有晦气全部扫光。我负责扫场院,垃圾就归拢到中间,然后把热熢放上去。热熢由黄豆萁、芝麻萁、麦秆、稻草等扎成伞形的,准备在放鞭炮时燃起。
家里的过年事务全部安排好以后,父亲会带着我先到祖父祖母的房间去说会话,再到叔叔家去看一看,然后就去细眼睛伯伯家去串门了。细眼睛伯伯家里已经介起了火堆,暖暖呼呼的。这火堆称之为“元宝火”,元宝火里埋着一把茶壶,茶壶嘴里喷着热气。周边已经围满了人,村里的男人大多会来这里守岁。阿来伯伯的“三女婿”笑话来了,真不知道他肚子里怎么会藏有那么多!父亲也是古今老手,不时就会引起一阵哄笑。叔叔的《七侠五义》最拿手,有板有眼的,永远也说不完。二更将尽(约十一点),大家才在“来年会”的告别声中离开,回家封门。
封门也很有讲究。首先要点起热熢,在噼里啪啦的燃声里,父亲会从中拿出一支烧了半截的芝麻萁(象征“节节高升”),点响第一个大炮仗。这种大炮仗,我们溧阳人称之为“大瓶头”。但过年是不能这样说的,因为“瓶”与“贫”谐音,忌讳。我负责放小炮仗(鞭炮),小炮仗就挂在竹竿上,由父亲帮我点响。这时,村里到处都响起了鞭炮声,那是我最兴奋的时刻!
放过炮仗,父亲拿出早就准备好了的洋灰,在门前撒了一个半圆,以示封门。据说这半圆的洋灰,是为了阻止一切邪恶和晦气的,不让进门。关上大门,闩好门山杠,就正式封好了门。
此时,母亲还在灯下,用花色毛巾纠兔帽,准备明天给弟妹们戴。父亲从来也不会忘记给我一片小糕,嘱咐我明天一醒过来就吃掉,那里有来年甜蜜、高升的寓意。
这就是“三十夜头”,我的,也是大多数溧阳人的!
大日初一
你经常会在报刊上看到“大年初一”这个词语,它给我们带来了喜庆、吉祥和希望,几乎全国通用,你也许一直就是这样写的。不过,如果你仔细去辨别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的溧阳话里,尤其是在中老年溧阳人的嘴里,说出的却是“大日初一”。是的,你没有听错,那个“日”读如溧阳话里的“热”。据考证,这是现代汉语方言里的典型的中古音存留现象。“大日初一”,如古董般地保存在我们的溧阳话中。
父亲告诉我,我们溧阳人一直把“吉日”叫做“好日”,而“大日”则是最好的吉日,大吉大利,只有“三十夜头”和“年初一”才可以这样说。在我的记忆里,溧阳人只说“过年”,从来就没有“过大年”的说法。“大过年”倒是有的,却是不同的含义。
每逢年节至,总会想起父亲曾经讲的一个古今:有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三十夜头也没有一点荤腥回家。秀才心里装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只身在市场里游荡。午时将至,店铺纷纷关门,秀才还作孽丝丝地靠在墩头店(肉铺)的门边,眼睛一直望着砧板上的一个猪头。看看没人来买,老板也准备收摊。“你就赊我一个猪头吧?”秀才恳求着。老板看看猪头,又抬头望下秀才,心想,年初五才能开市,猪头就臭了,不如做个好人。“好吧,你拿去吧!记得还钱呵!”秀才欣喜若狂。猪头煮熟了,妻儿们流着口水,围着灶头叽叽喳喳。突然,墩头店老板闯了进来。“不能动,有人出现钱买了!”不由分说,猪头被领走了,家里只有一片哭闹声!秀才含着眼泪,搂着妻儿,口中念念有词:“人家过年我勿年,煮熟猪头卖现钱。来年若有翻身日,天天升炮大过年!”后来秀才有没有翻身,父亲没有说,我也不知道。但是,那种凄惨的场景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于是,我对那个“年”字,尤其是“大过年”,逐渐有了更多的理解!
从造字法来看,“年”会了“禾熟”之意(会意字),溧阳话里的“年成”之“年”就是其本义。是的,溧阳话的确有“大年”、“小年”之说,最早也只是针对作物而言,如:“今年毛笋大年”,“枣子小年”等等,后来才用以比喻家庭收入或企业状况。而“过年”之“年”,在溧阳话里却没有大小之分,只是希望“天天升炮大过年”!
▎整合编辑
小掌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选溧阳的这些事,知道5条以上算你狠!
老子不想和你们溧阳人说话!
做了那么多年溧阳人,终于知道溧阳为什么叫溧阳了!
这些图只有溧阳人才看得懂!
在溧阳,如今有多少钱才等于30年前的万元户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gr/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