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溧阳市 >> 溧阳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历史祖宗有美而弗传,非孝也溧阳崇仁里

来源:溧阳市 时间:2018-2-27

续昨日《历史

溧阳宋氏为唐代名相宋璟之后安史之乱后迁居溧阳》

《崇仁里宋氏宗谱》最初是由明代溧阳名宦宋臣熙于万历三十年左右创修的。宋臣熙,字尧咨,号起岩,曾任广东新安县知县,郴州学正,荆王府长史,是位体恤民情的清官。他一生嗜诗好游,精于书法,尤以小楷称著,宗《黄庭经》。

对于家谱的修撰,宋臣熙态度严谨,不随流俗。他认为编撰家谱“祖宗有美而弗传,非孝也。无美而强援,妄也”,所以要“不谅谫陋,欲效李茅二先生直笔实录,辑合各宗,校雠为谱,以示来世”。在谱序中,他谆谆告诫族人“人贵族,族不能贵人。”因为出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之后王谢两族才会在晋朝被看重。有崔駰、卢照邻,而后崔卢两族才会在唐代被看重。他希望族人明白“学,则庶人之子可以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可以为庶人。贵贱岂有常哉?”的道理。

宋臣熙的道德文章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都是后世溧阳人的模范。幸而有这套传世家谱的发现,我们今天还有机会读到这样一位先贤发自肺腑的话语。

明朝最后一科榜眼

宋臣熙之孙宋之绳(字其武,号柴雪),为明朝崇祯十六年进士,殿试时皇帝钦点第一甲第二人。宋之绳深受崇祯皇帝厚爱,授翰林编修。然而春风得意的日子还没半年,李自成就攻入北京,明王朝覆灭。入清后宋之绳历被朝廷特诏,历任右春坊、右中允,兼内翰林院国史院编修,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分守南昌道等职。宋之绳精于书法,清初著名文士计东在《宋柴雪先生行状》中称:“公书法妙绝,天下贵重公书,比于董文敏。”宋之绳生前交游甚广,栽培后学甚多。著有《载石堂尺牍》、《柴雪诗抄》、《国雅集》,可惜《国雅集》未流传下来。他逝世十年后由门人及亲属编成《溧阳宋柴雪先生载石堂遗稿全集》。

清末溧阳宋氏的又一高峰

清朝末年,溧阳宋氏家族中以宋晋、宋颐、宋文蔚为代表,又开启了一个高峰。

宋晋字锡蕃,号雪帆,道光年间进士,咸丰二年升侍读学士,迁光禄寺卿。后署礼部左侍郎、宗人府府丞。年,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时,清军进攻“江南大营”失败后,宋晋上疏请雇用轮船载清军进入长江,焚攻太平军水师。年,授工部侍郎。他上疏请扩大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兵权,又请提升左宗棠、沈葆祯等人,对清廷重用汉族士大夫以使国家“中兴”起过重要作用。《崇仁里宋氏宗谱》中收有宋晋著《水流云在馆诗抄》。

宋晋书迹局部

溧阳崇仁里宋氏杭州支始祖宋颐,号叔元,是宋晋的胞弟,历任浙江严州府知府、杭嘉湖道道员、浙江官书局提调等职。光绪《溧阳续志》人物卷“宦绩”一章中也有宋颐的传记。晚清国学大师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收有《宋叔元观察挽联》:“玉局赖提纲,十载相从,同对青编怜暮景。金台频盼捷,一椎误中,要留黄榜慰重泉。”宋颐长子宋仁寿(树之公)历任近代上海电报局总收支,南浔、嘉兴电报局总办,徽州、绍兴盐局专办等职。次子宋文蔚(澄之公)举人出身,系俞樾门下士,为清末民初之宿儒,晚年定居上海。

由于《崇仁里宋氏宗谱》的发现和宋一洲先生的引领,近年来溧阳宋氏文化的研究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宋一洲深入考证家族渊源,广泛收集整理家族历史资料,先后发表了《传世的唐明皇墨迹新发现》《溧阳寻根记》《俞樾与宋氏一家的交游》等多篇关于家族历史研究的文章,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了许多绝无仅有的珍贵资料。他编修的《溧阳崇仁里宋氏宗谱杭州支谱》,为溧阳崇仁里宋氏家族总谱的编纂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时间回溯到年。这年5月底,宋一洲在南京开办个人画展,刚好应一位朋友邀请,到溧水做客。下午看时间还早,他便建议去附近的祖籍地溧阳寻访一下宋氏后裔和旧居。就这么一个念头,开启了他历时三年的寻根之旅。

当天下午5点左右,宋一洲一行人经过五六处地点的寻访,终于找到了被称为是溧阳宋氏聚居地的新庄村。在说明来意后,村支书宋杰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由于这次时间仓促,宋一洲没来得及深入寻访,只得在临行前,将一件事托付给村支书:希望能帮忙找到宋氏家谱。

出乎宋一洲意料的是,仅仅一周之后,他就在杭州接到了溧阳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说在邻村的一户农家发现了一部《崇仁里宋氏宗谱》,一共有二十六册。当地人都看不太懂,希望他能及时过去一趟。真的是喜从天降!宋一洲立刻把消息转告给年近八十的老父,老人也格外兴奋。不久宋一洲就带着父母、叔叔和不到五周岁的儿子,一家三代人一起,再次前往溧阳。这次重返故地,他们见到了一个栗壳色带底座、制作考究的木箱。木箱上就赫然刻着“宋氏宗谱”四个大字。

从木箱中取出的是一套续修于民国十九年(年)的长十六开木刻本宗谱。这套古籍宗谱内容丰富、完备,印刷也很精致,里面记载了溧阳宋氏迁居崇仁里一支共二十一世族人的世系、世表,以及文传、诰命、奏议、艺文,并附有年谱、诗集等内容。大家忙不迭寻找跟自己相关的线索,很快就在二十一世的世系、世表中发现了宋一洲父亲的名字“隆生”。再往上查还有其祖父“炽曾(凯卿)”和曾祖父“景显(子建)”的名字。正是这套古谱,帮宋一洲找到了自己的根,也直接证明了其家族确是唐代宰相宋璟的直系后裔。

以现代方式继承传统

回到杭州以后,宋一洲就静下心来,对拍下来的家谱图片中的文字进行梳理和研究。大约半年时间,他几乎每天要花数小时对世系、世表和序跋等进行整理研究。在整理杭州一脉的家族人员时,他发现了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目前杭州一脉中辈分最高、现居浙江松阳县的二十世叔祖。想要厘清近八十年来分布各地的杭州宋氏各房后裔的现状,他可能是唯一的线索。于是,宋一洲带着父母和儿子又踏上了去松阳县的旅途。几经查访,最后终于见到了这位叔祖宋多华,并从他那里获得了杭州二世祖宋文蔚后人在上海的情况、联系方法和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自此,宋一洲和家族中的前辈及几位兄长商量后决定,先修一部杭州始迁祖宋颐以下宋氏家人的《溧阳崇仁里宋氏宗谱杭州支谱》。同时也可以通过修编“支谱”积累经验,为以后续修宗谱打下基础。

此后,宋一洲又召集在杭州的宋家长幼先后数次聚会,填写家庭成员简表。并议定文传人员名单,分别由其各位叔祖、叔伯和族中贤达或当世俊彦执笔撰写。家族成员们又纷纷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溧阳崇仁里宋氏宗谱杭州支谱》终于在年9月完成。

这部《溧阳崇仁里宋氏宗谱杭州支谱》的编修和常见的家谱编修形式不太相同,并没有沿用一贯的仿古式排版和装帧,而是选择以现代图书的方式来传承中国文化。这是这部的一个独特之处。宋一洲认为,古人用直排本、木刻本、活字拼接本,是因为他们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手段,只能做到那一步。今天如果非要在形式上照搬前人的样子,虽然会显得古色古香,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限制家谱文化的传播。我们是现代人,处于现代社会,要面向未来,就应该使用现代语言文字和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十二条祖规谕后世

溧阳宋氏世代人才辈出,跟其家族良好的家风和家训是分不开的。在《崇仁里宋氏宗谱》中,就收录了宋氏先祖传下来的二十二条家规。家规分别从修谱系、择婚姻、孝父母、亲兄弟、敬长上、教子孙、恤孤寡、勤学业等二十二个方面诫谕后世。如在“敬长上”的条文中就说道:“尝见亲族中有恃父兄官贵者,有恃自己财富者,有恃抱负文学者,每自立崖岸,轻忽长上,彼固自为志得意满矣,不如旁观者笑之,终于有损无益。此等小器轻薄之徒,吾不愿见子孙有此。”宋氏祖先通过这些训喻对本族后裔的谆谆告诫,已潜移默化成世代相传的家风,深深影响着宋氏一代代后人。同时,这些家规家训作为古代智者所总结的立世做人的大智慧,范围也已远远超出了其家族本身,对今日的世人,也极具敦睦教化功能。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gr/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