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直指永续发展,承载民生关切。一直以来,“两山”理论不断深化发展,溧阳也在坚定践行中走出了一条既契合自身特质,又与“两山”理论神形兼备、日渐丰盈充实的“生态创新”之路。12月27日晚,江苏卫视主流栏目《江苏新时空》重磅聚焦了溧阳“生态创新”让绿水青山“直达”金山银山的新举措!下面来看江苏卫视报道。
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常州溧阳,
拥有着“三山一水六分田”的优越生态禀赋。
撤县设市30年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这里始终把青山绿水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
率先开展“生态创新”实践,
闯出一条打通“两山”价值转化、
让人人都“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自豪”
的发展道路。
在溧阳,江苏唯一的“全国最美农村路”——“溧阳1号公路”串联起全市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覆盖个乡村旅游点。南山后村就在公路沿线,这里因年的历史传承和螃蟹白茶等美食而闻名,在村口老屋里吃上一碗招牌蟹黄面,成为不少游客旅游溧阳的“打卡”必选项。
肯定是蛮新鲜的,值得一来。游客
我们这边环境好,养出来的螃蟹好,就地取材。面馆店主吕顺凤
这份田园牧歌式的惬意,
与十年前严重“空心化”的冷清乡村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村庄不及百户,不少房屋被闲置,环境卫生也与青山绿水极不协调。直到年,“溧阳1号公路”带动农旅融合发展,为这里带来改变。乡村资源要重新进行盘整,业态打造,在村民手上流转这些闲置的房屋,进行重新的空间布局,做成民宿、展览馆,转化成效益。溧阳市田园原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磊
在村庄环境整治、特色田园乡村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推动下,南山后村的荒地变成菜园,臭水沟变成小溪清流,空房子改造成面馆、茶馆、议事厅,“山水写生地,同心长寿村”的文化特色被放大,老百姓对家乡的认同感也越发强烈。
来旅游的人经常跑到我这个塘上来要抓螃蟹。一年净收入还可以,十几万。螃蟹养殖户蒋明伟
有的人到我们这个村来旅游,说我们这个村好得不得了,真高兴的。上黄镇南山后村村民张玉英
如今,溧阳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各美其美”,创成数量领跑全省县市;中国溧阳茶叶节等30余项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带动天目湖白茶、长荡湖螃蟹、两湾白芹等近百种农副产品成为旅游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农旅年收入超过40亿元,为10万人创造每人每年约1万元的增收。
▲坚持以“绿水青山”作为吸引和发展的最大战略资源,正是溧阳推进“生态创新”的探索路径。溧阳推动生态与产业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生态价值。瞄准先进制造经济、高端休闲经济、现代健康经济和新型智慧经济四大板块,借力今年新晋加入南京都市圈这一契机,吸引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创新平台陆续汇聚。我觉得溧阳各方面给我们营造的条件,工作生活环境都非常好,而且也非常安静舒适。中科院物理所博士生导师吴凡
引进南京的这些教授团队之后,我们能够对整个电池装备的研制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一个闭环,我们整个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得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盛航博测(溧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葛俊
目前,溧阳依托江苏中关村基地汇聚43个先进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成为国内配套最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千亿级产业规模加快形成;四大主导产业经济占比突破50%。年,溧阳地区生产总值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入列“千亿县”行列,年在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排名更是大幅攀升7位,位列第25。绿水青山间,溧阳正朝着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市的目标,跑出发展加速度。
内容来源|江苏卫视、溧阳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冯国智张浩
本期编辑|顾琰
●盘活城市空间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共享
●公园城市,让市民尽享诗意栖居
●年埭头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溧阳,火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zz/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