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溧阳市 >> 溧阳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溧阳金坛,欢迎加入ldquo南京都

来源:溧阳市 时间:2021-1-18

▎撰文|紫金山

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

8座城市,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具有天然的区位纽带、产业纽带、文化纽带,构成了横跨江苏和安徽两个省、长江和淮河两个流域,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在国内为数不多的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

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冯芃摄

今天,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在镇江举行,都市圈各伙伴成员和苏皖两省发改部门齐聚一堂,共商都市圈新一轮发展大计。

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以及关于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南京都市圈加快融合发展,形成分工协作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务实行动。

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崔晓摄

今天会上,8座城市还迎来了溧阳市和金坛区两个都市圈“新成员”,签署了共同打造区域新增长极等13个合作协议,明确了更多合作事项和重大建设项目。这些成果将为都市圈新一轮发展注入更为澎湃、更为持久的动力。

二十年探索奋进以占全国0.7%的土地、2.5%的常住人口创造了4%的经济总量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构想;年,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6个城市共同编制了早期的南京都市圈规划,掀开了当时最早、也是全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建设序幕,体现了创新突破的智慧勇气。年12月21日,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签署16个框架协议;共商互联互通互融的有效路径,共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努力推动南京都市圈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增长极。

今天,南京都市圈作为“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共同探索建立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性平台,已经走过20年的奋进历程。

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崔晓摄20年风雨兼程,20年沧桑巨变。

据相关部门统计,年,都市圈“8+2”共10个地区的GDP总量约4万亿元,以占全国0.7%的土地面积、2.5%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的经济总量。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天的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章程》。

◆都市圈成员市(区)人民政府市(区)长签署《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框架协议》;

◆南京、淮安、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签署《共建宁淮宣生态经济带框架协议》;

◆南京、马鞍山、滁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签署《宁马城际共建合作协议》《宁滁城际轨道共建补充协议》;

◆都市圈相关区政府(开发区)共同签署《深化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框架协议》;

◆都市圈成员市(区)相关部门和机构,还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江苏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到会讲话,镇江、芜湖、马鞍山、扬州、滁州、淮安、宣城、常州、南京等各市市委书记围绕会议主题先后发言。

进入新发展阶段,南京都市圈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使命和期待。

这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

南京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长江经济带门户枢纽,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彰显更大作为。

这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作出重要部署。

区域内城市要将南京都市圈建设作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全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点,当好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举措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都市圈百姓对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更多的需求、更高的期待。

区域内城市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聚焦现代化目标,努力在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带来更多民生福祉,为南京都市圈发展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凝聚合力。

长三角城市群。市发改委供图“

年是南京都市圈概念提出与实际推动整整20年。20年来,南京都市圈规划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就全国同类型大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程度与水平相比较,南京都市圈无疑是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

江苏省设计大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表示,未来3~5年,南京都市圈发展将进入到一个转型、升级和加快融合的关键期,南京都市圈日趋提升和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设施与服务,将进一步带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的产业经济融合、同城化的公共服务融合、同城化的城市边界融合、同城化生态安全融合。

两年来坚定推进南京都市圈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年以来,各兄弟城市积极落实行动计划和专项协议,多次会商会办,定期召开会议,强化工作落实,健全工作机制,开展督查‘回头看’,共同推动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南京都市圈市长联席会议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京都市圈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点名南京等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航拍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冯芃摄据介绍1两年来,大家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发展动力

不断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共享科技资源信息,紫金山实验室与都市圈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一期)正式开通,覆盖南京、镇江、扬州等9个城市。

紫金山实验室。实验室供图

2两年来,大家坚持产业协同,集聚发展动能◆加强宁镇合作,共同推动G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加快宁滁、宁马两市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宁淮合作,积极推动宁淮特别合作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申建省级创新试点;◆加快商贸文旅联动发展,打造环南京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推出多条“南京+都市圈城市”旅游线路。

宁淮特别合作区区位图

3两年来,大家坚持交通先行,筑牢发展纽带

1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宁句城际、宁淮铁路、宁滁城际(滁州段)一期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和宁扬城际即将开工,宁宣黄铁路已完成预可研,仪禄高速、五峰山、龙潭过江通道启动建设,S与S等“断头路”和“瓶颈路”加快打通。

与此同时,

◆织密公路网络,撤销宁合高速公路星甸省界收费站,开展市域收费站优化调整方案研究;

◆提升枢纽能级,东部机场集团整合稳步推进,完成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一阶段项目,建成苏皖两地城市候机楼35个;

◆规划建设南京北站枢纽;

◆宁镇扬港口“穿梭巴士”航线航班开通并加密,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地位得到提升。

航拍位于汤山与句容交界处正在建设中的宁句城际。南报融媒体记者段仁虎摄

4两年来,大家坚持绿色生态,释放发展红利

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加快推进沿江工业布局调整,积极建设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推进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中心供图5两年来,大家坚持开放合作,实现发展共赢打造区域对外开放合作高地,高标准建设自贸区南京片区,并发挥自贸区改革创新高地溢出效应,推动创新成果在都市圈范围内复制推广。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标识牌。江北新区供图

6两年来,大家坚持民生优先,提升发展质感

◆共享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宁滁、宁马分别签订教育一体化合作协议,南京都市圈统一挂号平台可向市民提供个医院个专科的预约挂号服务,医学检验检查报告实现异地查询;

◆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拓展都市圈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应用;

◆积极推进都市圈公共交通发展,开通毗邻公交18条,分别通往句容、溧阳、仪征、滁州、马鞍山、宣城等6个地区。

南京都市圈示意图。南报融媒体记者王健摄

“南京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和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担负着落实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历史责任,需要南京自身以及联合相关城市共同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南京都市圈与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要进一步打破区域间产品要素流动的壁垒,增强都市圈内循环;要发挥南京中心城市优势,重点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南京都市圈产业协同创新,共建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中规院江苏分公司首席规划师、南京新时代规划研究院院长邹军表示。

一体化齐头并进建设“产业创新圈”、“资源配置圈”、“轨道城市圈”、“宜居生活圈”

放眼“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区域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南京都市圈,来更好地引领未来、服务和支撑全国发展?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为“南京都市圈”勾勒出“四个圈”——建设动能强劲的“产业创新圈”、内畅外联的“资源配置圈”、全域融合的“轨道城市圈”、共同富裕的“宜居生活圈”。

蓝天白云下的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冯芃摄

动能强劲的“产业创新圈”方面

要坚持把创新摆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打造长三角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推动创新平台合作共建,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全面梳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合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协同战。

内畅外联的“资源配置圈”方面要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等区位优势,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统一市场共建、枢纽资源共享、制度开放共促,强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溢出效应,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大力汇聚全球高端人才和资源要素。全域融合的“轨道城市圈”方面

要通过轨道交通把大家“拴”在一起,促进同城发展“融”在一起。

要优先加快交通融合,共同打造轨道上都市圈;有力促进消费融合,以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引,加快商圈培育和提档升级;全面带动空间融合,探索全域融合发展新路子。

共同富裕的“宜居生活圈”方面

要紧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久久为功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航拍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董家训摄

张敬华指出,推动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既要立足当前又要久久为功,既要求真务实又要改革创新,强“协同”之举、走“融合”之路、增“共赢”之效,要协同编制发展规划、抓好协议落实、优化合作机制,同时,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更多用市场的逻辑、社会的力量服务南京都市圈发展。

“南京都市圈是发展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南京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龙头城市,将切实扛起责任担当、带头加强协作,更好地支撑都市圈提档升级、更多地惠及兄弟城市高质量发展。”张敬华说。

新闻加点料

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重要成果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今天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达成重要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南京都市圈建设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需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创新性的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规划协同、政策协同、利益协同,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各方将携起手、一条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大历史使命,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新征程,同心同德、精诚合作,共创南京都市圈建设美好未来,共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共享一体化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

一、审议通过《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章程》,宣布吸纳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加入南京都市圈;

二、一批重要合作协议签约

(1)都市圈成员市(区)人民政府市(区)长共同签署《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框架协议》;

(2)南京、淮安、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共同签署《共建宁淮宣生态经济带框架协议》;

(3)南京、马鞍山、滁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共同签署《宁马城际共建合作协议》《宁滁城际轨道共建补充协议》;

(4)都市圈相关区政府(开发区)共同签署《深化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框架协议》;

(5)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政府共同签署《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合作框架协议》;

(6)都市圈成员市(区)人社部门共同签署《南京都市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

(7)都市圈成员市(区)规划资源部门共同签署《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框架协议》;

(8)都市圈成员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共同签署《南京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9)都市圈成员市(区)水务(水利)部门共同签署《南京都市圈水务(水利)专业合作框架协议》;

(10)都市圈相关市农业农村部门共同签署《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协作共管协议》;

(11)都市圈成员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南京都市圈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协议》;

(12)都市圈成员市、常州市律师协会共同签署《南京都市圈法律服务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END

┇点击图片获取热点楼盘:

————————————————

┇可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zz/8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