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江苏高校文学发展成果,彰显新时代校园诗人的精神面貌,在原来高校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省内各大高校文学创作力量融合,推进江苏省高校文学建设工作。
在江苏省高校文学联盟年第二届江苏省高校诗歌大展的基础上,举办本次活动。江苏高校第三届诗歌大展(南京晓庄学院赛区)征稿启事如下:
01征稿细则01征稿时间年5月10日至年6月15日
02征稿对象南京晓庄学院全体学生
03征稿类别汉语古诗、汉语新诗
04征稿要求①作品内容:以歌颂祖国,讴歌时代,弘扬主旋律、正能量,激扬青春的内容为指导思想,题材不限。
②坚持原创、杜绝抄袭,抄袭者自动取消参评资格。
③投稿作品需未在公开刊物(社刊除外)发表且未获其他诗歌奖的作品,如存在版权、著作权纠纷,后果由投稿作者自负。
④诗词参评者需提供3至5首作品,每首30行以内。其中,古体诗、词需附上所用诗韵、词谱;散文诗、古体赋类作品,限投2-3篇,总字数字以内。
02奖项设置01校赛(学校合计)特等奖:Iphone11Promax(个人票数达到78,票,最高一名)
一等奖:1名,航拍无人机+荣誉证书
二等奖:1名,拍立得相机+荣誉证书
三等奖:1名,蓝牙音箱+荣誉证书
优秀奖:3名,荣誉证书
参与奖:全网影视卡超过票均可获得
最佳组稿奖:6家社团,元奖金+省级证书
复活赛:
新诗复活五名,古体诗复活五名
无证书,可进入市赛
02市赛(全省合计)汉语古诗组市赛
一等奖:15名,获奖证书
二等奖:30名,获奖证书
三等奖:30名,获奖证书
汉语新诗组市赛
一等奖:15名,获奖证书
二等奖:30名,获奖证书
三等奖:30名,获奖证书
03省赛汉语古诗组
一等奖:1名,奖金元与获奖证书
二等奖:3名,奖金元与获奖证书
三等奖:5名,奖金元与获奖证书
优秀作品奖:10名,获奖证书
汉语新诗组
一等奖:1名,奖金元与获奖证书
二等奖:3名,奖金元与获奖证书
三等奖:5名,奖金元与获奖证书
优秀作品奖:10名,获奖证书
04优秀组织奖10名,奖金元与获奖证书
(主要奖励相关文学社团)
*在获奖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组委会可根据参评作品质量和古诗词、新诗词参评人数调整获奖名额。
*本次诗歌大展仅校赛部分采用网络投票方式,复活赛、市赛和省赛将全程由专家组评定。网络投票环节恶意刷票行为会在线上通道被禁止。
03组织机构01指导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诗歌工作委员会
淮安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青春》杂志社
连云港诗词楹联协会
02主办单位江苏省高校文学(社团)联盟
03南京晓庄学院赛区承办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晨钟文学社
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读者协会
南京晓庄学院中华文化传播研习社
04评奖细则01评选时间校赛海选:年6月16日至7月1日
校复活赛:年7月2日至7月7日
市赛评选:年7月7日至年7月16日
省赛评选:年7月17日至年7月21日
江苏高校诗歌论坛暨颁奖仪式:年10月
02评奖流程①海选
校赛期间各个学校海选得票前6的进入市赛,之后再有一轮复活赛,各个社团的社长以及主办方合作再次在每个校区筛选出10份作品共同进入市赛。
②初评
市赛汉语古诗组和汉语新诗组每组在各地级市均选出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南京市、宿迁市除外)。南京市选出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宿迁市无加盟高校不设赛区。
③终评
由终审评委,对市赛获奖作品做综合评判,终评评委采取10分制办法分别打分,最后取平均分排名。汉语古诗组和汉语新诗组每组选出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
④最佳组织奖
根据海选校区总票数、宣传活动的效果、投稿稿件数目,选出十个最佳组织奖。
05评审团01初评小组初审委员会主任:
白小云:诗人,江苏张家港人,现居南京,江苏省作家协会诗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扬子江》诗刊编辑部主任。
初审委员会执行主任:
石沐:青年诗人,现居镇江,江苏省高校文学(社团)联盟理事会执行会长。
汉语古诗组评委:
刘福云:女,年生,江苏东海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获得省“十佳老年诗人”、市“十佳女诗人”等称号。现任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办公室副主任。
侍述清:年生,江苏淮云人。江苏省诗词协会中青部委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灌云县诗词褴联协会副会长,淮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十佳青年诗人”。出版有诗词集(书剑飘掌)、《靠天吃饭》,曾在“鹿鸣杯”、“嵩山杯”、“南京人杯”、“嗣同杯”、“泸井王杯”、“东林杯”、“栖霞清风杯”等大型诗词比賽中获奖。
陶兴亚:年生,江苏灌云人。苏州大学法律硕士。现为江苏海滋律师事务所主任。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石室诗社社长。出版诗集《浣羽集》,主编《石室诗存》。
王加华:年生,灌南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灌南诗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有《斗室斋诗词集》。
徐长松:年生,江苏赣榆人。经济师,曾从事文秘和行政管理工作。红叶诗会会员。现任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办公室副主任。
张永义:年生,江苏海州人。连云港师专文学院副教授。从事古典诗词、外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夜无虚席》、《沉睡之书》、《诗词写作教程》和《南宋风雅词笺》等。
赵春女:女,江苏连云港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东海诗词协会会员。出版个人诗集《馨韵集》。
汉语新诗组评委:
陈航:青年诗人,海南澄迈人,有作品见于《诗刊》《飞天》《青春》《星星》《延河》《诗歌月刊》《诗潮》《中国诗歌》等,曾获第三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校园组铜奖,第三十六届樱花诗赛奖,《青春》杂志年大学生诗歌青春新锐奖等,曾参加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
李栋梁:青年诗人,江苏徐州人,作品见于《星星》《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等刊物。
魏欣然:青年诗人,江苏徐州人,有诗歌发表于《扬子江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等杂志。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营员。
吴勒:青年诗人,浙江金华人。诗作散见于《上海文学》《诗林》《青春》《星星》等刊物。曾获第五届重唱诗歌奖。
闲芢:青年诗人,本名徐全,贵州人。有作品见于《诗刊》《诗歌月刊》《飞天》《星星》诗刊等刊物,曾参加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
谢健健:青年诗人,浙江温州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江南诗》《散文诗》《浙江诗人》《星河》等。系首届浙江青年诗人研修班学员。有诗作被翻译为英文。
云枫:青年诗人,原名沈正福,江苏泗阳人。作品散见于《青春》、《飞天》、《诗歌月刊》、《两岸诗》等刊物。诗歌作品获“长三角地区诗歌大赛”二等奖、第九届中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奖等。
*以上评委姓名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
02终评小组汉语古诗组评委:
王志清:男,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攻唐诗,擅长评论,已出版有著作《纵横论王维》《盛唐生态诗学》《唐诗十家精神》等多部,出版诗集《生命场景》《心如古铜》等。
丁欣:江苏溧阳人。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常州市诗词协会副主席、常州市楹联协会副主席、溧阳市作协副主席、溧阳市天目湖诗社副社长。近年来,在全国各级各类诗联赛事中,获等级奖百余次,获"诗词中国"一、二、四届一等奖;获首届"武当杯"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等;获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秦风雅韵"奖。有《丁欣诗选》《紫烟青霭作浮生》印行。
汉语新诗组评委:
汪政:江苏海安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南京市评论家协会主席。曾担任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终审评委,第七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终审评委,施耐庵文学奖终审评委。主编、参编大学、中专、高中教材多种。
李樯:男,年生,诗人,小说家,影视编剧。有百万字中短篇小说和若干诗歌,著有长篇《寻欢》《恋爱大师》等,诗歌入选国内各类选本。有小说、诗歌被译介成英文、日文等。年加入中国作协,现为《青春》杂志主编。
马慧聪:诗人。年生于陕北神木县,年提出“绿色文学”理念,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理事、青年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青联常委,陕西省“百优人才”。出版诗集《人模树样》《渴望》《守候》等。荣获全国十大80后作家主编、徐志摩诗歌奖、中国长诗奖、中国青年诗人奖、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草原文学奖等荣誉。参加第八次全国青创会、第33届青春诗会。现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主席,陕西青年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延河》下半月刊常务副主编。
06活动成果1、淮安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内刊《淮安文艺》择优发表
2、苏高文联内刊《蘇醒》择优发表文章
3、八家媒体平台对本次活动以及获奖作品做新闻报道
4、颁奖典礼上朗诵相关作品并浅谈创作经验
5、邀请优秀的获奖作者参加后续大型活动
07校内投稿邮箱文件名统一为诗歌大展+学校名称+社团名称,若非社团成员,加学校名称即可: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w/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