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向西还是向东?
最近,南京东部崛起动作频频。6月17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专题调度紫东地区规划建设推进工作。此前,张敬华曾两次专题调研东部地区发展,短短1个多月后大规模建设随即启动,节奏之快、规格之高,令人瞩目。
4月28日,南京召开紫东地区发展动员大会,拉开了东部崛起的大幕。紫东地区即紫金山以东平方公里的地区,也称南京东部地区。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唯一特大城市,南京的一举一动对周边地区影响巨大。
过去南京发展偏重向西,被认为是“避开上海锋芒”向西拓展经济腹地。如今强势推动东部崛起,是否意味着南京发展战略方向的改变?南京向东的背后究竟是一盘怎样的棋局?
强省会时代南京的尴尬
纵观南京近年来的发展,提出东部崛起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很深的决策背景。
特别是年以来,南京“真的着急了”。先是发出“金陵之问”,自曝“平庸城市”危机,紧接着大动作打造创新名城、大力度招商引资突破;年,南京又吹响了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号角。
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凸显了南京急于提高城市能级的迫切心情。
南京
南京为何突然着急?
大背景便是强省会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强省会趋势愈发明显,很多省份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省会,以此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竞争。这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而南京的首位度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年,南京的经济首位度只有0.67,仅略高于济南排在全国省会的倒数第二。但济南通过行政区划调整,首位度迅速反超南京,这给南京带来极大刺激。
江苏作为第二大经济强省,其省会南京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却排在10名之外,而且远逊于省内苏州市,“大省小省会”的尴尬可想而知。
在上一轮国家中心城市争夺中,六朝古都南京遭遇失利。接下来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夺愈发激烈,南京缺少明显优势。提高首位度迫在眉睫,南京能不着急?
特别是中央巡视组点名批评南京“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发挥不够”后,提升首位度已成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一道必答题。
年10月25日,中纪委公布《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江苏省委提出对南京市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发挥不够问题的整改措施。
为了做大做强省会,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南京加快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意见》。其中,最核心的实质性举措有两条:
一是构建米字型高速铁路网,以南京为核心打造省内1.5小时城市通勤圈,把南京建设为长三角仅次于上海的核心交通枢纽;
二是在句容、溧阳、仪征等毗邻地区设立特别合作区,拓展南京城市发展空间。
这两条措施直指南京城市发展先天性“缺陷”:
南京地处江苏西南一隅,三面被安徽“包围”,江苏省很难以南京为核心布局交通网络,区位劣势决定了南京在省内辐射范围有限;
从南京自身来看,南京辖区面积较小,在全国省会中排在28位,且地形南北狭长、东西窄,这让其饱受经济腹地不足的困扰。
南京一直希望弥补先天“缺陷”,但在省内争议和阻力极大,此次江苏省痛下决心同时针对这两方面进行突破,对南京乃至整个区域发展格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南京版曲线扩容之路
今年1月25日,《新华日报》头版刊文:《争先进位,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文末首次披露,“在句容、溧阳、仪征等毗邻地区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字数越短,意义越重大,短短的一句话信息量极大。
从目前来看,江苏省和南京市并没有对“特别合作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外界对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w/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