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地名
南
N
DiMing
S
地名,对于一座城市,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地名的命名和变化,往往折射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和变迁,蕴含着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
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天目湖
读书台
古路西
百丈沟寿星渡
团园
丫髻山
三胜村
文昌阁
同乐巷
人杰地灵的溧阳,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年)正式建县名“溧阳”。
溧阳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灵秀的自然风光、崇文重教的乡风民俗,造就了溧阳的地名既兼容地域地理风貌,又接纳民间约定俗成,不但命名生动,寓意深刻,而且易认易记,琅琅上口。
溧阳地名之自然美
地名本身就是一个美的词语,溧阳地名指称地物的自然特征确实优美。
比如:天目湖、百丈沟、石岩里、响屧桥、桃园、石榴圩、画诗、沧屿园等,以优美的山水桥梁名称、优美的植物名称、优美的景物,使人产生美的感觉,得到美的享受。
天目湖的前身是兴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沙河和大溪两座水库。当时,溧阳数万民工用了10余年时间,筑成了全国罕见、江苏特有的两座大型水库。后来,溧阳人利用生态建设的契机,将这两座姐妹湖命名为“天目湖”。
两座水库地处天目山余脉,从空中鸟瞰,恰似两颗明珠镶嵌溧阳大地,故名。湖区群山环抱,湖岸蜿蜒曲折,湖区内布满大小岛屿,奇花异草,色彩缤纷;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形成完整与和谐的生态系统。
溧阳地名之表意美
溧阳地名的表意美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祝颂型的表意美
这类地名,包含强烈的感情、明快的色彩和秀美的字眼。如三胜村、金山里、寿星渡、五圣圩、功德山和仙人垛等。
三胜村原名下田村,上世纪50年代末,人们靠合作化生产解决了温饱,买上了蚊帐,村民高兴之余,联名给毛主席写信报告,毛主席审阅后,感慨地在信上批注“谁说鸡毛不能上天”,并亲自将下田村改名为三胜村,寓意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抗美援朝三大胜利。
如今,三胜村又有了值得自豪的三件事:一是村庄环境美化,成为全省推广的典型;二是村里后生兰秀凯当了远望号舰长;三是农家子弟沈祖富曾当选年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
艺术型的表意美
这类地名优美别致,如同玲珑剔透的工艺品,透露出文人雅士深思熟虑的匠心。如读书台、文昌阁、梅园、瑶墅、花园头、礼诗圩、莲花塘、圣塔山(又称霞山)、月牙塘、画眉滩和碑亭巷等。
这里讲的读书台,指的是溧阳观山北麓的蔡邕读书台。
据清康熙《溧阳县志》载:“蔡邕读书堂在县西四十里读书台上,在泰虚观(注:观山)东北,今蔡氏堂独存”。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陈亮造访此地时,写下了《蔡邕读书台》诗一首:“一拳宛在水中央,万倾碧波浸渺茫。往迹至今憔石户,樵人指点说中郎”。这位博学多才的陈亮,为逃难亡命江湖,在吴地长达12年之久。他来到溧阳,看中了观山北麓的台地,遂有感而发。
愉悦型的表意美
这类地名赞美时政,赞美人生,赞美风俗,给人欢愉快乐的美感。如增福、翻身、新胜、团园、长乐、乐太圩、同乐巷等。
溧阳地名之传奇美
地名蕴含美,人们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和追求着地名美。溧阳地名美还表现在神奇的传说故事中,并且穿透在山岭岗墩和塘坝水库的名称之中。
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地名故事,有展示神界精灵征服自然、惩恶劝善的,有颂扬英雄人物与腐朽的社会、丑恶的世俗进行斗争的,给人以启迪,开拓生活视野。
在伍员山、金牛岭、仙人山、神墩、神塘口、张仙岕、龙潭、龙虎坝、王母岕、石屋山、青龙山和丫髻山等地名中,都蕴含着形形色色的神话故事。
溧城镇上阁楼村西边、功德山东南处,有座人工水库名龙虎坝。
解放之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望天田”,有水插秧,无水抛荒。四周的山上,虽有48条涧水,但蓄不住、引不来,村民只好望水兴叹,靠天吃饭。老一辈人传说,这里原不缺水,坏就坏在“龙虎斗”上。什么叫“龙虎斗”?原来村后有两座山头,一座叫青龙山,卧着一条青龙;一座叫老虎山,藏着一只白虎。青龙和白虎,都想做一方之主,年年争斗。今年,青龙胜了,这里便是山洪泛滥;明年白虎胜了,这里便是旱魔逞威。不论哪一方胜,哪一方败,吃苦的总是老百姓。只有两家斗得疲乏了,休息一时,这里才能有几年好收成。
解放之后,为了发展生产,年,当时的溧阳县政府领导农民在这里筑起了水库,因为坝身连接青龙山、老虎山,所以取名龙虎坝水库。自从修建了龙虎坝水库,“青龙”和“白虎”被人民征服了,再也不敢争斗了。坝下那八百亩农田实现自流灌溉,旱涝保收,原来的“望天田”,变成了丰产田,原来的荒山秃岭,变为今日桃源。
来源
游子吟溧阳
大栗新闻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w/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