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溧阳市 >> 溧阳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民俗江苏溧阳跳马灯

来源:溧阳市 时间:2017-8-22
马灯据说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当时地方发生瘟疫

无良药可治

百姓为驱邪避灾、送走瘟神

便扎起纸人纸马

扮成各种神灵

跳出各种障法

以祈福消灾

他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跳马灯起源

溧阳跳马灯约有五百年历史。每到春节期间,大村和集镇上的马灯队就出发了,行走邻乡近村,给一年一度的佳节带来了喜庆的气氛。溧阳马灯表演据传出自昭君出塞故事,参与的角色主要有报马、凤阳婆、崇王卒、公马、女马等等,道具有牌灯、马灯、马叉、火阵星、大刀等等。

青海方式有“朝门头”“跳团场”两种。“朝门头”就是马灯队由报马带头、逐户朝拜,吸引观众去场园上观赏“跳团场”。跳团场在广场上表演,先有火阵星演员开场,再由抛马叉表演、舞大刀表演,接下来马阵出动,凤阳婆上场时,崇王足插科打诨,逗人发笑:“停了锣鼓歇了马,明代崇王老娘家,讲他几句发笑话……”

跳马灯表演

最后,是马灯表演的重头戏——穿阵,随着召军急促的长奏,大锣大鼓敲出震撼人心的套曲,在节奏极强的铿锵声里,马灯队伍在会旗的率领下全部登场,头尾相接饶场一圈,再在令旗的指挥下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剪刀阵、梅花阵、龙门阵等十余套阵穿梭上演,五十多名演员在跑动中变换阵势,衔接自如,时而游龙翻舞,时而群马奔跃,在锣鼓喧天中满场灯火,演出达到高潮。

蒋塘马灯故事

“蒋塘马灯蒿里幡”。在地处殷桥的溧阳蒋塘村,跳马灯可说是远近闻名,只因里面有段故事。据传,北宋微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与金兀术的金兵大战于溧阳。在一次混战中,赵构被金兵捉住,金兀术把他关进木囚笼中,谁知那天夜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赵构趁看守的士兵打瞌睡时,从笼中逃了出来。

此时有一匹马跑到他身边,头仰天,蹄刨地,尾摆舞,他急忙骑上马背,这马带着他一口气长跑几十里,冲出敌人重围,来到了石屋山下的蒋塘村。康王回到军中,重振旗鼓,率军大败金兵,收复了失地。

后来,康王赵构在临安做了南宗的皇帝,不忘神马的救驾之恩,就在蒋塘村修建了一座庙宇。庙修好了,但救驾的那匹马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为了祭祀神马,只好请来几位能工巧匠,用竹子编了12匹竹马,在马身上披上红、黄、黑、白等各种颜色的外衣,组成了12色的竹马队。

这竹马编得活灵活观,马头会动、马身会舞,马尾能摆,让人站在中间双手扶着跑跳,简直和真马一样。自此数百年来,蒋塘村就将竹马当作神马来供奉。

蒋塘的竹马,过去每逢农历闺年的正月十八就要“出会”,到邻近的四十八村去“消灾祈福”。

在蒋塘庙的马会结束前,还要举行一项活动,就是让12匹竹马抢登石屋山。这里面还有说法,譬如黑马先登山,当年有灾难;白马先登山,年内发洪水;其它马先登上山,就预示来年丰收、国泰民安。

溧阳的跳马灯是灯与舞的有机结合。想象一下,在数百年间乡村黑黑的场园上,看炭火在空中急速长旋,几十匹肚内点着蜡烛的竹马、在锣鼓的催促下,村民的喝彩中,边穿梭变换、边跳跃奔腾,这充满着乡土气息的跳马灯,让人心动难以忘怀!

-END-

版权信息

文字内容源于网络

主播

王妍

音频来源听游官方

如转载请联系听游后台

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长按.识别.加







































治疗白癜风什么外用药好
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w/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