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明弘治《溧阳县志》中说:“溧阳,吴楚时曰固城,曰平陵,秦汉始名溧阳县,历代遂沿其名。”溧阳自秦时建县的二千二百多年以来,建制沿革多次发生重大变化,县城也随之一迁再迁。
唐天复三年(公元年),我们溧阳县城从旧县迁移到了现在的溧城镇。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这段上千年的时间,尽管斗转星移,朝代更替,溧阳的县城至今没再变动。
今天我们说说
民国时期的溧阳城(抗战前)
也算是一片富庶祥和的江南圣地
物产富饶,民风朴实
经济文化处于中兴时期
溧阳地处江南一隅,那时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留存至今可见的图片资料非常有限。
在三十年代民国旧报上有这样一篇《溧阳游记》,该文发表于民国廿十三年(即年)十月廿六日的《大都会》报第三版中,作者是祖烈,无锡人。
溧阳是一个农产物和丝茧输出的一个标准区,在内地各县的商业上,确乎占有重大的地位,这里没有立体派建筑和小奥斯汀的都会风光,也没有红颊革履的摩登姑娘。
这里的交通是全靠江南汽车公司的上山白老虎,和机声轧轧的小汽轮,以及牛步化的夜航船,在城厢内外也找不到一辆代步的人力车,有的是山村化的小轿,和颠得人屁股疼的牛头车,更有训练得怪驯服的马驴。
溧阳城的周围也不过五里路,穿城走只有一里直径,有人说站在城头的东西两门可以互相问答,在人静后,确乎并非不可能,它的越城也依然存在。
街道的阔度和我们北大街仿佛,可是却满铺着长方形的青石,经过多量足迹摩擦之下,已显出一层很光滑的彩色。
这里一样有电话电灯,可是听到无线电播音,商店也没有布置得富丽堂皇的,十足表现出内地的乡村式的市集化,绝不显露出一毫奢华,虽然有一二家捆缎庄的装饰漂亮些,但样厨内陈设的依然是些非时代物品,如伟成缎等老花样,这些东西在我们无锡,是绝迹多时了。
溧阳公园是从城墙上挖打出来的,比较常州似乎要胜些,可是从地点,幅员,布置等几方面看来,和吾邑公园真有十一之比,至于花木点缀,也极平常,游客也不多,妇稚到这里来的,尤其是凤毛麟角。
在公园的隔河,有一处民众图书馆,当我走上石级想去参观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武装门岗来挡驾,一口溧阳语,弄得我不明白,只好向后转。
溧阳县机关倒有些上海新市府化,县党部县政府,县公安局,县监狱等都密集在一处,而且是一个大门进出,这样对于传递公文,防护地方是十分便利的。
东方刚透上鱼肚色,各乡村都集拢到城厢来,鱼虾瓜果菜蔬,都在极廉价地竞卖,喧杂的声浪,惊破了旅客的好梦。
在这篇83年前的《溧阳游记》中
我们得以窥探到旧时溧阳的一鳞半爪
可惜游记中记录的景象
在几年后日寇的践踏下满目疮痍
我们只能借这篇游记遥想一二
溧阳市旅游局出品
编辑
冯蓓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w/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