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太宗
“
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
怀古赠同旅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李白一生多次外出游历,他曾三次到过江苏溧阳。而这一次,相传他与长他十多岁的大诗人孟浩然同行,来到溧阳当时县治所在地旧县(集镇),游览镇边上的北湖亭。他北望巍峨的瓦屋山,回忆起一千年以前溧阳历史上著名的“史贞女义救伍子胥”的故事,慨然作诗,并赠送孟浩然“孟夫子”。
旅
游
看
点
瓦屋山旅游区
瓦屋山旅游区位于溧阳北部,属茅山山脉,省级深林公园。景区有宝藏禅寺、神女湖、青龙(山)洞、晶阳山庄等著名景点,还有林场、竹海、桃源、茶果园、休闲农庄等广泛分布。这里森林茂密,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茶果飘香,是礼佛、休闲、远足的好去处。
宝藏禅寺
宝藏禅寺有“小九华”之称。它位于瓦屋山山脊,坐东朝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以及各种建筑近百十间,修行人士百余人。禅寺常年香火很旺,来往香客遍及海内外。
贞女祠、贞女墓
贞女祠位于溧阳市西的南渡镇上吴村,这里据说是史贞女的娘家,距离市区约二十公里。
传说在公元前年,伍子胥避祸奔吴途中,在溧阳渡口,遇见正在江边浣纱的史贞女。由于饥寒交迫,伍子胥向史贞女“乞食”。史贞女毫不犹豫将浆洗衣服的一罐浆糊给他喝下。临走伍子胥叮嘱史贞女,不要向人泄露他的行踪,史贞女为表自己清白,坚守信义,纵身跳进中江自尽。
伍子胥后来回到溧阳,得知史贞女已经为自己投河自尽,特地铸造三斗三升金瓜子,撒入中江以示报恩。时至今日,溧阳尚存出土的金瓜子实物。李白当年曾应时任溧阳县令的郑晏之邀,写诗并撰写碑文纪念史贞女,石碑(后代复制品)现收藏于宜兴博物馆。现存的史贞女墓,在离中江码头不远的木杓兜村。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坐落在瓦屋山下竹箦镇水西村,距离溧阳市区约20公里。有旧址纪念馆、将军书法碑廊、史料展览馆和国防教育基地等六部分组成。
旧址系年1月至年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驻地。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办公、生活,指挥大江南北的新四军抗击日伪。目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宴别张旭于溧阳酒楼
(猛虎行)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此诗写在唐天宝十五年,时李白与书圣张旭相遇在溧阳,准备前往剡溪,即与张旭宴别而作。当时正是安禄山举兵叛乱之初,诗人对安禄山叛乱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深表忧虑,自比张良、韩信却报国无门,反而为了避战,只身逃避南方,报国之志付之东流。虽然当时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喝酒气氛也相当好,可是诗作却流露出格外的悲凉情绪。而后,诗人对张旭的才品予以高度赞扬。诗作最后转悲为乐,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旅
游
看
点
溧阳太白楼
溧阳太白楼即得名于李白与张旭的这次聚会。自从后唐时溧阳城迁至现址以后,不断有人提及李白(太白),提起他与张旭在溧阳酒楼聚会的往事。康熙八年,知县徐一经在县城城中河的水关上,重建了太白楼,并将《猛虎行》刻在楼上;以后多有改建。后来,水关毁于日军战火。解放后太白楼又得以重建。
如今高静园内的太白楼,是一座高三层、门面三间深十架的歇山顶仿古建筑,始建于年。里面塑有李白张旭像,生动再现了他们当时饮酒赋诗纵笔挥毫的情形。
溧阳高静园、高静石
高静园是一座典型的苏式园林,里面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分布巧妙,移步换景,引人入胜,十分精致典雅。四面环水,一岛耸立,其中古木参天。北面有偃月、响屧二桥与外间相连,桥名来自清朝宰相史贻直的私家园林桥名。园中还保存有一块纪念“元代溧阳教授林梦正为救百姓而殉节罹难”的石碑,历史的见证,弥足珍贵。
高静石是高静园的镇园之宝,园名即由此石而得。高静石为宋理宗赏赐给丞相赵葵的三块太湖石之一。该石体量庞大,造型别致,虽历经千年沧桑,几经波折,如今仍完好无损!
溧阳宋团城
溧阳城现址始迁于南唐天复三年(),团城大规模建设于年,至今已经有年。建设成如今的规制,那是在宋朝。团城周长四五华里,中间有一条城中河穿过,形成哑铃形状。
当时,城里除了官衙,还有文庙、武庙、书院、文昌阁、灵雨亭以及四座城门、四五座牌坊、六七座桥梁,甚至还有两处私人花园。城门主体由护城河、城楼和瓮城组成,南北还有两座水关。千年之中,迭经战火,溧阳老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
△摄影/若愚
为恢复溧阳宋团城城、河往日旧观,溧阳市委、市政府从年开始,投入巨资,规划建设。工程规模空前,经过努力,现在已经顺利竣工。
◆◆◆◆◆
溧阳市旅游局出品
编辑
刘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xw/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