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生是镇江新区一家公司的员工。今年六月份,他接到镇江地税局的通知,说常州溧阳职业技术学校从年11月份起给他开工资,但个人所得税一直没缴纳,需要他过去补齐税款。许先生很纳闷,自己从来就没有在这家学校工作过,更不会从这家学校拿工资。地税部门认为该学校涉嫌偷税漏税,已介入调查。
莫明工资在常州溧阳发,地税来催税
两年前,许先生所在的公司通过镇江一家中介,为许先生等员工报名参加电工证考试,考试地点为溧阳职业技术学校。考试结束后许先生回到公司照常工作,直到今年6月份初。当时镇江地税局给许先生发了一份通知,说溧阳职业技术学校从年11月份起给他开工资,但没有缴税,这让许先生感到很疑惑。
“盗用我的信息,我又没跟他签过合同,我也没有拿过他的工资,我又不认识他。”
在镇江地税局,记者看到了许先生近两年来的税务记录,除了许先生工作的公司,溧阳职业技术学校几乎每个月都在给许先生发工资,数额从两千多到四千多元不等。镇江地税局办公室主任孟丽冬:“一年当中有几次记录,大概三四千块钱吧。”
按照规定,纳税人从两处取得工资的,需要自行纳税申报。此前溧阳地税局和镇江地税局都不知道许先生有两份工资,因此各自按照元的起征点征缴个人所得税,这次信息联网后税务部门发现许先生有两份工资,应该叠加后再按起征点征税,因此镇江地税局向许先生发通知,要求他补缴元的个人所得税,并来地税局说明情况。
孟丽冬:“履行一个手续,按照我们的规定要求,两处所得最起码过来一下,说明一下第二处所得,交个税,给我们看一下,备案登记。”
溧阳学校不正面回应,只通过中介说可以代纳税
许先生说,自己两年前参加考试时交了身份证和其他一些个人资料,因此他怀疑学校冒用他的身份信息来发工资。事情发生后,许先生和溧阳职业技术学校经过了几番沟通,对方都没有正面应对,最后通过中介提出了一个所谓的解决方案。
“就是叫南京的中介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办,我说我怎么办,我已经告诉媒体了,我不希望起诉,后来他们那边的意思是把税给我交了,就行了。”
许先生担心,对方既然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造工资单,那么就有可能做其他的事情,因此他要求溧阳职业技术学校必须给自己一个说法。
那么溧阳职业技术学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学校?6月22号,记者赶赴常州溧阳,在当地人力资源培训考试中心大院内找到了溧阳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称,溧阳职业技术学校和溧阳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是一个单位,是一家民营培训机构。几经打听后,记者在一栋教学楼内找到学校相关负责人曹女士。对方声称自己只负责报名大厅,并不负责学校的具体事务。“我不知道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和我没关系。”
随后,曹女士表示已经向领导汇报,让记者等候。然而遗憾的是,在长达40分钟的等待后,迟迟不见所谓的负责人露面。之后,当记者再次找到这位曹女士时,她拒绝做任何回应。
曹女士办公桌上的一张通联表显示,“溧阳职校”只是“宏昌集团”诸多产业的一个。而这家单位的法人以及学校的注册法人也都是一个叫谈某华的人。根据通联表信息,记者试图与其取得联系,遗憾的是,对方并未接听。随后,记者通过短信向其了解情况,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根据该校许可证,记者找到其主管单位溧阳市教育局,溧阳市教育局职社科科长史健勇介绍说,学校资质没有问题。
“溧阳职业培训学校,他是我们首批搞建筑方面培训的机构,这个是我们批的。他们是允许的,他们几个企业都是允许的。”
史健勇现场与一位学校负责人进行联系,该负责人表示不知情。
律师推测涉事学校可能为了偷税漏税
6月23号,记者从溧阳市地税局了解到,工资收入报税单据是涉事学校提供的,原始单据中就有许先生的名字和相关信息。另外,据溧阳市地税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他们已接到相关反映,涉事公司涉嫌偷税漏税,地税局已介入调查。
对于镇江许先生所遭遇的情况,涉事单位没有作出任何回应。不过,江苏大唐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唐雷洪介绍,他此前也遇到过类似的咨询,根据他判断,涉事公司很可能利用许先生的个人信息进行偷税。
“拥有某个公民详细的信息,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伪造用工合同,然后用他的个人信息去开银行卡,然后每个月用支付工资的方式往银行卡里去打钱,那么在做账的过程中减少公司的收入额,那么就达到了少缴税的目的。这个人根本就和这个单位没有用工关系,然后拿这个人的信息开的银行卡,这个钱最终回到这个公司实际控制人手中。”
唐雷洪坦言,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希望税务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保障公民的权益。
江苏台记者钱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mj/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