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年,数字农业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士正式提出之后,在美国孟山都、杜邦、嘉吉及欧洲拜耳、巴斯夫等公司的带动下成为几年的热门话题。
中国也在近年开始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比如农业农村部相继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推动数字农业发展落地见效。
不过,相比欧美,中国在数字农业上面的发展远远落后。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年)》中发布的数据,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仅占农业增加值的7.3%,远低于工业18.3%、服务业35.9%的水平。另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监测,年全国县域用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25.2%的县域低于10万元,仅有20.0%的县域在万元以上。
去年10月,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在成立伊始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数字农业基地的数量将达到个,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今年,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紧密规划、布局,盒马村、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和订单农业生产基地,希望尽快推动农业数字化升级的落地工作。从来对于国家战略具有灵敏嗅觉的阿里,这一次如此重视“数字农业”的概念,让业界对于农业的产业升级充满了期待。“什么是盒马村?”“盒马村”是指根据订单为盒马种植农产品的村庄或基地。通过接入盒马遍布全国的供应链网络和销售渠道,这些村庄从分散、孤立的生产单元连接到新零售的销售单元,从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和数字农业转变,过去农村种植靠经验、靠感觉,感觉什么好卖种什么。现在有了数字农业,有了订单农业之后,不仅可以从需求反推供应,消费者喜欢什么,就种什么,最终成为现代农业数字产业链的一部分。全国首个盒马村,出现在四川丹巴八科村。随后,在湖北、江苏、山东、河北、非洲卢旺达等地的农村出现了一批盒马村。盒马村将围绕盒马鲜生产业基地,构建从数字化农业基地到生鲜产业基地、再到盒马新零售门店的全链路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用订单产品倒逼生产端”从年的“农村战略”,到年的“新零售战略”,再到年成立数字农业事业部。如果说阿里的农村战略1.0是品牌下乡和农货上行,那么“盒马村”则是其农村战略2.0:在贸易基础上的农业升级和改造,将阿里此前农村战略的布局与新零售的布局,串联、协同起来,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阿里集团数字农业事业部总裁、盒马事业群总裁曾表示盒马的战略逻辑是:用订单产品倒逼生产端。首先建立农业的数据化,让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标准可依,从源头上解决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为品牌农产品打好基石;其次,建立农商品链条生态圈,让相关的农资品牌厂家、农产品输出渠道、电商及运营服务商最终在农村形成一个数字生态体系;再次,打通优质农产品进城与优质农资进田两个通道,让城里人吃得放心,让农村人享有城里人享有的生活;最后,用订单产品倒逼生产端,推动生产端严格按照高标准进行种植。扩大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在乡村的应用,是阿里数字乡村布局的重要战略。盒马村利用阿里的传统优势,根据订单为盒马种植农产品的村庄,把分散、孤立的生产单元连接到新零售的销售单元,通过提升产、供、销全产业链效率,打造新零售、新农业、新农民。中国上海出了个盒马村
一般而言,数字农业是指在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具体就欧美的数字农业来看,通常数字农业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智慧农业。
在中国,盒马村是完全符合这几个关键要素的数字农业代表。
以上海的盒马村为例。
上海的崇明岛西北角,崇明区绿华镇华西村,年初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阿里云的技术专家、上海农科院的博士科研团队等团队,开始悄悄进驻到华西村,为该基地搭建数字化体系。
经过几个月忙碌之后,在华西村种植了12年的翠冠梨园,阿里巴巴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正在紧张建设当中,与此同时,在这片梨园上空,一个集物联网云平台、智能农事管理系统、区块链品质溯源系统、钉钉农业管理服务平台于一身的数字农业基地也正在形成——据悉,该基地占地面积亩,每亩地约种50棵树,据保守评估,亩产可达斤,亩产值约为10元,折合美元/亩。
崇明区的阿里巴巴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成立的同时,这也同时宣告,上海首个盒马村成立了,并且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都有“建树”,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在农业物联网方面,上海首家盒马村依托阿里云IoT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设备,将农田、作物、环境、种植、销售等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感知和互联,帮助农业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数字化生产模型,同时通过大数据对农业进行精耕细植,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比如,基地内覆盖的全域物联网传感器能够及时感知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光、水、肥、气等环境气象变化,无人机可以定期测绘园区作物变化,发现病虫害时,无人机起飞植保,定量喷洒农药。
可以说是与国际接轨,实现了农业的高度科技化。
在农业大数据方面,盒马村的生产基地里建有3种摄像头,用作种植全过程的视频和图像数据采集,采集完成后,通过阿里云视频平台建模分析梨的生长过程并与气象数据相连,而这些农作物生长全程数据的资料还将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吃上优质安全放心梨。
在精准农业方面,上海盒马村的里面内部设置了土壤、水肥等13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动态感知土壤肥力、含水量状况,智能补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营养元素,使得梨的生长过程营养适量,而且还能够通过无线方式实施将数据传输到阿里云平台。
盒马村的出现加速了中国传统农村的进化—公开资料显示,自从年,中国首个盒马村诞生于四川省丹巴县八科村之后,盒马村就迅速在湖北武汉、孝感、江苏溧阳、河北迁西遍地开会,甚至走向了海外——在卢旺达籍中科院博士Herman的推动下,盒马村被迅速复制到了非洲卢旺达Gashora村,在那里,他建起了非洲第一个盒马村。
盒马村加剧了中国传统农村的“消失”
盒马村作为数字化农村的代表出现之后,正在加剧传统农村的“消失”。
比如,疫情之下,由于缺乏销售渠道,这让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滞销。
而在盒马村助农行动下,不仅超2千吨滞销农产品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这些传统农村在转身成为盒马村之后,还获得了新的发展。
青岛浩丰的盒马村也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曾经的这里所有的农业种植都是高度依赖人工,成本高且收益低,而且面临天灾人祸,这经常让农户面临巨额损失,而成为“盒马村”数字基地之后,当地农户人均年增收在4万元以上,可以说效益增长明显。
不仅如此,在成为盒马村之后,青岛浩丰还瞬间科技感十足,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现在的“青岛浩丰”,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农事记录仪、施肥机、除草机、气象站、摄像头及感应器一应俱全:
无人机:分为测绘无人机和植保无人机,测绘无人机可为植保无人机提供地图测绘,为植保无人机的工作路线规划提供地图依据。植保无人机在可在低空作业喷洒农药,可精确到厘米级,全地形自主作业。
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施肥,超过80%的肥都会被浪费,农作物的吸收率也不高,很多树经检测还是“营养不良”。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让水、肥按照合理配比,自动施肥,吸收率会大幅提高到,抑制了滥用化肥现象,真正做到生态保护。
青岛浩丰的转型对于大部分中国传统农村的转型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在“盒马村”,农业生产由此前分散、孤立的生产单元升级为规模化、标准化的数字农业基地;
在销售端,过去农产品基本都是依靠农贸市场,靠天吃饭,然而如今,这些农产品基本以订单农业为核心,接入以盒马为代表的线上、线下分销平台,不再担心销售问题;
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链当中,在科技及大数据的带动下,农产品生产实习了加工、分选、营销全链路数字化,实现从农产品到商品、再到品牌的快速、优质转化;
可以说,这让农业此前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进而瞬间提升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模式,实现了数字农业质的飞跃,不仅让消费者吃上更安全、更有品质的食品,而且还让种植获取更大收益,最终在农村形成一个数字生态体系。
“阿里的数字农业全链路战略”近日,阿里加快了“盒马村”落地的步伐,上海崇明区、深圳坪山区的“盒马村”相继建成。盒马通过强大的供应链聚合能力,解决了农业末端的难题,打破中国传统散乱产销的小农模式,帮助农民提升了流通和销售环节的效率。加上阿里云技术和电商平台,阿里在农业领域的技术投入为农业的供应链端和销售端实现了数字化的升级。然而,关于农业的产业升级不止于此,阿里的雄心是农业的全链路数字化升级。这不仅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关于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的指导意见,更是提升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必经之路。加上农业生产端,阿里才能完成中国农业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才能实现阿里磅礴的数字农业战略。这很难吗?答案是,非常难。在今天高度数字化的中国,在城市里实现生产端与阿里超级复杂的系统进行数字化对接,没有任何难度。但在今天中国的农田里,实现生产端数字化对接,难度超出想象。从今天的抖音,你可以看到各类天马行空的农事创意方案,创意的背后是农业依然远离科技的无奈。淘乡甜,这个在农村淘宝旗下的品牌,可以看出阿里对于农业数字化的用心,以及推动农业数字化升级的积极尝试。年,阿里农村淘宝希望利用淘乡甜的平台,推动优质农产品的与销售端的对接。阿里精心设计了未来农场计划,希望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建立完备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为了促进生产端的信息采集,阿里在全中国寻找解决方案,希望在生产端布局物联网设备,以此进行信息采集,保证生产过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阿里的未来农场,从新疆的阿克苏苹果到重庆奉节的脐橙再到黑龙江香水的水稻,都使用了先进的物联设备,所有的生产数据都如阿里所设想的那样,源源不断的汇集到系统中,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年,只需使用遥感无人机对脐橙种植基地进行高清地图的采集,就能把果园整体的情况一目了然,之后通过AI图像分析就能够准确地知道果树的数量、生长状况、所在位置。这也是阿里在生产端非常前瞻性的布局。如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阿里,通过各地的盒马村开始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农业科技,完成生产端的变革。农田,果园里出现了无人机、农业机器、物联网设备、甚至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可以掌控全部的生产过程。这就是中国数字农业的解决方案,生产端的智能化、供应链端的数字化以及销售端的互联网化。“盒马村的解决方案”深圳市坪山区建立了广东首个“盒马村”,种植的杨梅全程使用智能农业设备管理,并直供盒马线上和线下超市销售,实现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数字化。盒马把分散、孤立的生产单元连接到新零售的销售单元,成为现代农业数字产业链的一部分,让农民不再“看天吃饭”,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来源也“明明白白”。所以盒马的生产端到底配备了什么科技?果树的种植管理一直是农产品生产中比较难用上“高科技”的。首先是果树的种植年限长,管理过程比一年一熟甚至一年多熟的粮食作物复杂,病虫害防治任务艰巨。其次,通常果园地形都比较复杂,有山地、斜坡、岩石悬崖等,无法使用大型农机。种种原因导致现在果园的管理还非常依赖人工,机械的使用比较少,更不用说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了。杨梅基地共有多棵果树,地势略有起伏,北边光照不充足,不同片区精准施肥很重要。盒马为了做好品控,需要在生产端进行足够的科技赋能,才能解决各式各样的难题。从盒马的配置来看,首先使用了遥感无人机给果园测绘出高清地图,掌握果树的定位、数量和生长状况。同时,分布在果园各处的物联监测设备能实时记录环境变化(光照温度湿度等),并且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全自主作业的农业无人机和无人车就可以从地面和空中进行防护喷洒。因为有遥感无人机采集的果树定位信息,农业无人机和无人车都能对病虫害发生的区域进行精准的喷洒。在地面,农业无人车行进在高低不平的果园中,气流喷射雾炮将药液从下往上喷洒,穿透树叶。在空中,无人机将药液雾化成微米级颗粒,可以节省30%农药化肥和近90%的喷洒用水。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拉管子打药的人工,还不用给果树“洗澡式”打药,避免环境污染,并且极大降低人的中毒风险。这套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经过优化迭代,现在更大规模地应用在全国的各个“盒马村”中了。有了准确的数字就能准确地算出来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到底需要多少营养物质,从而知道明确的肥料、药物用量。农产品生产数据化之后,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本身,同时实现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通过生产过程的呈现和追溯消除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购买高质量的农产品。消费者在门店购物时用RF枪扫码,即可知道杨梅从源头到餐桌的游走路径。盒马能够通过这套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可量化、可追溯、全过程管理农资,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中国数字农业的未来”生产效率决定了中国农业的未来,而科技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唯一路径。联哥认为,未来农业的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在乡村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这也是未来数字乡村布局的重要战略。未来数字农业将在供应链、物流、销售端全面提升农业的效率,打造新零售、新农业、新农民。同时,利用生产端的解决方案,提升生产环节的效率,降低农户的人力、设备和时间成本,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后,利用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记录生产数据,成为农作物的“身份证”和“病历本”。未来农业在供应链端和销售端的数字化,可以实现从种植、采摘、运输、到进店销售、最后配送到消费者的全链路过程,每个环节都有迹可循。中国将从农业大国转变成数字农业大国。农业增长方式也将从依赖自然资源向依赖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转变。城乡鸿沟逐渐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连接会通过数字化更加紧密,盒马村作为连接纽带,也代表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形态。农民将成为新型产业农民,农业将升级为数字农业,农村也将成长为数字化乡村,这就是中国数字农业的未来!(来源:GPLP,农业物联网综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gr/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