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溧阳市 >> 溧阳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ldquo城事bull档案柜r

来源:溧阳市 时间:2021-12-30
有一位住在花园新村的老兵,曾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获数十枚功勋章,负伤三十多次。今年3月11日,他给社区党员和工作者上党课活动,还登了《人民日报》。他就是身经百战为人民的夏文贵。

夏文贵多次参加重大战役,身上30多处受伤

一心报效祖国,他在老家溧阳报名参加新四军“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夏文贵尽管已经94岁高龄,但一唱起《我是一个兵》这首军歌,他精神矍铄,依然斗志昂扬,浑身充满了精气神,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的那些日子。夏文贵出生在常州溧阳一个穷苦农户人家。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在地主家做长工,积劳成疾,在夏文贵9岁那年离世了。“那时候,我们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饿肚子是常有的事。父亲担心养不活家里这么多人,就把我的一个弟弟和妹妹送人了。”夏文贵10岁那年,“七七事变”爆发,溧阳也很快沦陷。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到河里游泳抓鱼、抓螃蟹,被日本兵看到了。他们就端着刺刀,让我们去为他们挑水喝。他们非常凶,对着我们发火,嫌我们挑来的水有杂质。那时候,我就恨透了日本鬼子。后来新四军来到我们村上宣传党的政策,我受到很大影响,就想着要参军打鬼子。”年,18岁的夏文贵在溧阳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

上世纪60年代,夏文贵(右2)和家人在一起

打游击对付鬼子,30人的抗日队伍牺牲20多人夏文贵回忆,参加新四军后,他所在的游击小队约有30人,主要依靠地道战、地雷战和各类伏击战与敌人巧妙周旋,并时不时趁日军大意,与其干上一仗。要说打鬼子,夏文贵印象最深的是打地道战。“队长指挥我们钻进地道,但没多久地道的一个洞口就被鬼子发现了。鬼子不敢下,叫汉奸下,汉奸刚入洞,我就‘叭’的一枪,把汉奸打伤了,之后就再也没人敢下来了。”没法下地道怎么办?日本兵就向地道里丢手榴弹,并弄来不少柴火和辣椒用烟熏。“看到浓浓黑烟向地道里涌来,我们急忙脱下穿着的大衣,蹲到地道中间,用土、棉大衣、棉被等物品把洞口堵住。这时,上面的日本兵反被浓烟呛得眼泪鼻涕直流。”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向地道里放毒气弹。夏文贵和战友在队长的指挥下到地道储水坑把衣服的袖子浸湿,捂住口鼻、趴在地上。天黑后,鬼子守在洞口不见动静,以为新四军已经被毒死了,也就放松了警惕。这时,夏文贵和战友们趁机从别的地道口出来,攀上房顶,拉开手榴弹的引线,朝敌人扔去。“鬼子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我们炸得死的死、伤的伤。这一仗,我们消灭了大部分鬼子,并缴获了几十支步枪和一批弹药。”战争是残酷的。这次战斗,夏文贵所属的游击小队从开始的30人到最后只剩下了五六人。参加解放战争,他最感谢的是老百姓,最怀念的是战友年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当年10月,夏文贵所在的部队改编成华中野战军,参加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跟随部队辗转江苏、山东,参加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在孟良崮战役中,夏文贵所在的班被敌人的炮弹打中,战友几乎都牺牲了,他本人也身受重伤,右手臂留下了永久的疤痕。孟良崮战役结束,夏文贵在老百姓家中养伤,伤还没养好就急着要归队,但身体条件还不允许他上战场杀敌。于是,他就留在后方帮助医疗兵照看伤员,并努力自学医学知识。之后,他转为部队卫生员、见习医生和军医,并随部队驻守上海。夏文贵说,我党之所以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老百姓的支持密不可分。“老百姓对我们非常好,我们没有吃的,他们千方百计给我们送小米、高粱、玉米和窝窝头吃。孟良崮战役结束,看到我们战友受伤,他们积极帮忙,抬运伤员。所以,我觉得党带领我们打胜仗,最感谢的是老百姓。”曾有人问他,参加那么多次战争,害怕不害怕。他这样说:“我们这支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不害怕。”新中国成立后,夏文贵留在了部队,并于年转业回到家乡常州。之后,他担医院保健站站长,年离休。他说:“在我的人生历程中,这段烽火岁月是我最难忘的回忆。很多牺牲的战友的脸庞在我的脑海中至今依然清晰,想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我更想念他们,感谢他们!”

94岁的夏文贵仍精神矍铄,心系党的事业

94岁的他热心党的事业,他的精神激励着每个人

夏文贵参加活动,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夏文贵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跟着中国共产党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今年,尽管他已经94岁了,但他精神状态很好,且心系社区,心系社会,多次参加社区道德讲堂活动,为居民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今年3月初,他给社区工作人员上党课的活动还曾登上《人民日报》。五星街道花园一社区书记季洁花说:“他在为我们上党课时,多次提到人民,让我们社区工作者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将牢记他的谆谆教诲,踏踏实实工作,把社区居民服务好。”夏文贵心系党的事业,时刻把关心下一代成长牢记在心上。他经常到学校去,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有时候,他还邀请孩子们到自己家中参观,通过自己的经历对小朋友们进行爱国教育,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田家炳初级中学八(三)班学生樊可欣在聆听了夏文贵的故事后,非常受鼓舞,她不仅感受到一种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更感受到了一颗为了责任与使命而跳动的心。“夏老的精神激励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樊可欣说。吕洪涛图文报道部分图片由花园一社区提供本文转载于年4月27日常州晚报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angshizx.com/lysgr/101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